今年的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纪念活动期间,我市档案馆推出“历史的刻度——忻州抗战档案史料展”,以一份份珍贵的原始文件、一张张定格历史瞬间的老照片,系统梳理了忻州抗战历史,生动展现了那段峥嵘岁月中的奋斗与荣光。那一卷卷泛黄的档案,不仅是时间留下的印记,更是历史最忠实的见证——它们沉默却有力地将往昔的烽火岁月、英雄事迹与民族精神娓娓道来。
展览活动开展以来,吸引了机关、企业、学校等各类观展群体踊跃参与。市委办、忻州神达集团、忻州师范学院、忻州五中等50余家单位组团前来参观,累计接待观众1600余人次,现场持续保持较高人气。这场展览,是激活城市记忆、服务发展大局的一个生动缩影。
守护文明根脉,馆藏资源实现新跨越
市档案馆不仅是存放文件的库房,更是集中统一管理全市重要档案资料的基地。截至目前,馆藏总量已超32万卷(件),资料2.5万册,时间跨度从1929年直至当下。馆藏中既有记录晋察冀边区斗争的革命历史档案,也有反映民国时期社会风貌的珍贵文献,但最为核心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形成的文书、科技、专业档案,它们系统记录了忻州在土地改革、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等时期的决策与实践。近年来,市档案馆大力开展抢救性接收与专题征集工作,将脱贫攻坚、国企改革等“时代印记”及社会名人档案悉数收入馆中,构建起门类齐全、覆盖广泛、特色鲜明的资源体系。
资政辅治育人,服务大局展现新作为
市档案馆的价值在于利用。市档案馆主动跳出“故纸堆”,精准对接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深度挖掘馆藏资源,推出了一系列高质量的资政编研成果。围绕安全生产、教育发展、文化传承等主题编纂的《档案资政参考》,获得了市委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为纪念抗战胜利等重要历史节点创作的专题片、诗词文集和《档案图志》,有效提升了社会关注度。
此次“历史的刻度——忻州抗战档案史料展”不仅吸引了党政机关和科研单位人员积极参观,更引发了青少年的浓厚兴趣。忻州市第十三中学团委书记刘晓彦带领学生参观后表示:“这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和爱国主义教育课,档案的真实性和震撼力是教科书无法替代的。看到学生们在展品前驻足沉思,我深感这次活动意义重大。”学生戎思凡观展后说:“透过这些老档案,我仿佛看到了先烈们浴血奋战的场景,深刻感受到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生张婉悦也表示:“我对家乡的抗战历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为忻州在抗战中的重要地位感到自豪。”
同时,市档案馆积极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研学实践基地,通过举办主题展览、接待主题党日活动团体等方式,用档案讲好党的故事、忻州的故事,充分发挥其存史、资政、育人的社会功能作用。
拥抱数字时代,智慧转型取得新突破
面对信息化浪潮,市档案馆将数字化转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作为全市“十四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数字档案馆于2024年以高分通过省级验收,成为全省标杆。目前,馆藏档案数字化率已达82%,建成的综合管理平台可高效接收、管理、利用各类数字档案。新上线的档案馆门户网站,则成为集信息发布、政策宣传、在线查档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窗口,标志着档案服务模式正从传统实体利用向现代智能服务加速转变。
筑牢安全底线,队伍建设焕发新气象
确保档案实体与信息的绝对安全是档案馆的生命线。通过健全制度、升级设施、常态化开展安全演练,市档案馆坚决守牢了这一底线。事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近年来,市档案馆涌现出多位获得国家、省级表彰的“档案工匠”和业务骨干。通过引进专业人才、加强培训、深化党纪学习教育,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正在形成,为我市新时代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市档案馆相关领导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市档案馆将继续肩负起“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神圣职责,让沉睡的档案活起来、用起来,为谱写忻州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更多档案智慧和力量。(记者 刘鑫林)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