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频道>>忻州新闻>>正文
静乐:以“绿”促转 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2025年09月16日 11时15分   忻州日报

近年来,静乐县深入实施“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在生态保护、产业升级、农业提质、文旅融合的过程中,走出了一条写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智慧的转型发展之路。

——生态筑基,守护好“一泓清水”。去年,静乐县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持续优化。全年优良天数达到315天,4项省级“一泓清水入黄河”重点工程有序推进,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项目入选“全国山水工程典型案例”。今年以来,静乐县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下大力气补短板、促提升,稳步走好生态优先、转型发展之路。打好“蓝天”攻坚战。以空气质量改善为核心,减少重污染天气和臭氧污染,确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打好“碧水”攻坚战。推动尾水湿地等项目市场化运行,持续开展汾河流域“清废”行动。打好“净土”攻坚战。以土壤源头防控为重点,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监管治理。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坚持生态治理与生态富民相结合,大力发展生态康养、生态造林、农旅融合等绿色循环产业,加快荒山荒坡、小流域整体开发,持续推进山楂、核桃等经济林建设,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

——产业升级,绿色动能驱动经济转型。去年,静乐县紧紧围绕产业强县目标,突出项目引领,狠抓有效投资,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今年,该县继续聚焦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着力集聚产业发展势能,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如今,该县正紧跟全省“五个融合”步伐,开展煤矿“四个一批”工作。加快煤炭智能绿色安全开采和清洁低碳高效利用,有序释放优质先进产能。

推动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全县正抢抓全省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机遇,大力推动光伏、风能等新兴产业发展。围绕智能制造、绿色低碳、信息技术等领域,加快制造业创新突破。

推动园区发展提速增效。全县正围绕打造静乐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升级版目标,按照“定位明确、产业集链、功能分区”原则,统筹推进“一区两园三核心”整体规划和科学布局。

——农业提质,发展壮大特优富民产业。依托“忻州杂粮之都”品牌优势,静乐县正积极探索农业特色化发展路径。

以藜麦专业镇为引擎,该县围绕8大特色产业,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在强龙头、延链条、提质效上持续发力,做优做强“5个5”特优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打造“一链引领、多业协同、全域联动”的农业产业体系。充分发挥“中国藜麦之乡”等品牌效应,创优“三品一标”农业品牌,申报2025年国家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山西省2025年特优农业品牌强县项目,加快藜麦、莜麦地理标志商标认证,推荐藜麦龙头企业纳入“联合国采购注册服务商”,争做“杂粮精品”,打造“山西精品”,培育更多国字号品牌、地域特色品牌。

静乐县段家寨乡沟口村里,一袋袋堆叠如小山的生物有机肥,正诉说着“废料变形记”的故事。面对农业面源污染难题,静乐县委、县政府投资2422万元启动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项目,聚焦秸秆综合利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力争将“生态包袱”转化为“绿色财富”。

——文旅融合,生态价值实现更优转化。电影广场、创意民宿、星空屋……从偏僻山沟到乡村游好去处,以柴水村为例,越来越多元化的旅游元素,不仅提升了乡村生态“颜值”,还转化为经济“产值”,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去年,该县实施全域旅游基础设施、游客集散中心展示馆提升改造工程,积极申报汾河湿地公园省级旅游度假区,全域资源旅游化扎实推进。

当前,该县正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立足县域特色资源,通过完善基础、品牌塑造、产业联动和数字赋能,实现“单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型。推动天柱山景区、台骀景区、岑山景区“三山两河”综合创建5A级景区,重点抓好天柱山4A级景区基础设施升级改造、黄华山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全域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空间示范等项目,全面启用游客集散中心展示馆、影剧院、麓枫酒店。

从生态筑基向“绿”而行,到产业升级向“新”而进;从农业提质向“特”而兴,到文旅发展向“融”而优……一幅生态与产业共舞、绿色与发展同辉的转型画卷正在静乐大地徐徐铺展。(记者赵丹琦)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