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频道>>忻州新闻>>正文

雄关逐绿大河弄潮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偏关实践”
2025年09月11日 10时48分   忻州日报

偏关县柏杨岭长城一号旅游公路两侧植被茂盛。本报记者 宫爱文摄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这些年,偏关从不乏热度。“中国糜子之乡”成功落户,“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跻身全省,“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荣耀上榜,“中国慢生活休闲体验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并蒂花开……每一次荣誉落地都为这座晋北小城带来泼天流量。

9月11日,2025年山西·忻州“长城两边是故乡”文化旅游季活动在偏关盛大启动,偏关的故事将乘着长城的风,再度传遍山河万里。

论资源禀赋、论区位优势,偏关并不算突出,何以频频出圈、备受关注?答案就藏在偏关的绿水青山间。近年来,偏关县深入实施绿色有机农业、绿色新能源、绿色文旅业的“三绿”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有机融合之路,成为践行“两山”理论的生动样本。

绿染偏关:筑牢生态底色

偏关的故事是从“突围”开始的。

“小时候眼里的偏关就是黄色的,黄色的河,黄色的长城,还有一年到头刮不完的风沙。那时候,很多人的想法就是走出偏关。”郝莉娜是偏关县的文旅宣传员,在向游人介绍偏关的时候,总会提起过去的景象。

曾经的偏关,自然生态脆弱,立地条件恶劣,风沙肆虐,干旱频发。脆弱的生态环境如同一道沉重枷锁,不仅影响生活,更制约发展。

偏关之困,困在生态,似一道魔咒束缚着偏关发展的步伐,也激励着偏关人打破困境的勇气和决心。

向荒山去,向风口去,植树、造林!上世纪70年代起,一支由普通群众组成的“治沙大军”扛起铁镢、背起树苗,向荒山发起冲锋。没有机械,就用石片垒堰、双手刨坑;缺乏水源,就用脸盆端、扁担挑;没有泥土,就从沟底一筐筐背、一袋袋扛。他们在石头缝里栽苗,在沙窝子中种树,硬是在“种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孩子还难”的土地上,栽下了绿色的希望。从那时起,“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坚定信念便在偏关大地扎根。40多年间,全县创造了绿化率从不足4%到48.6%跃升的奇迹。偏关县更是先后荣获“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全省生态建设红旗县”“全省三北工程科学绿化示范县”“全市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县”等称号。

今年4月11日,偏关县水泉镇好汉山国土绿化造林点,“黄河长城握手处·我在偏关有棵树”保护黄河认领树木志愿活动盛大启动,300余名志愿者现场植树,众多网友云端认领。一棵棵新苗迎风而立,绿色的接力已从脚下的黄土地延伸至无数人心间。

从“突围”到“接力”,从“染绿群山”到“共护家园”,偏关人用近半个世纪的坚守将荒山秃岭变成了青山绿水。

绿富偏关:发展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守住了,“金山银山”的“后半篇文章”更加重要。偏关人清醒地认识到,偏关缺绿色资源但不缺传统资源,缺平坦土地但不缺发展空间,缺大型企业但不缺创新胆识。

2022年,《偏关县“三绿”产业发展规划》出台。偏关逆袭的故事开始了。

作为传统农业县,偏关依托品质优良的农牧资源,深入实施绿色有机农业战略。充分发挥“中国糜子之乡”“绿色食品原料(谷子)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等金字招牌,持续打好有机旱作、地标产品、加工转化“三张牌”,中国糜子之乡区域公共品牌建设示范推广、偏关县肉羊集散加工配送中心等农业项目稳步推进,“一带、三区、五组团、多点”的绿色有机农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加速成型。2024年,偏关粮食产量首次突破2亿斤,畜产品总产量达到1.85万吨,绿色有机农业产值达2.3亿元。

实施绿色能源强县战略,是偏关县立足实际、紧跟时代要求的主动布局。偏关县充分发挥风、光、水、储、生物质等绿色能源资源优势,持续推进“五电”综合转型改革,着力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全县绿色能源总装机214.98万千瓦,占全市总装机量的15.41%。今年8月27日,中电金谷偏关混合储能独立调频电站一期项目正式并网,意味着这座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超级电容调频储能电站将以秒级响应速度深度参与电网一次调频,为偏关县乃至晋西北地区的新能源消纳搭建高效通道。

绿色农文旅,是偏关县高质量发展的又一个增长极。偏关县紧盯文旅消费新趋势,深挖文旅消费潜力,推动老牛湾码头、乾坤湾共享有机农场正式对外运营,“三个一批”旅游公路沿线特色乡村驿站、红门口互市小镇、黄河长城生态文化旅游复合廊道建设等项目快速推进,老牛湾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工作全面启动。抢抓“假日经济”,以“三关联动”为引领,组织开展“龙华韵・古关情”“春日限定体验·邂逅诗意偏关”“5.19中国旅游日”等系列文旅活动,努力把老牛湾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黄河文化旅游景区,引领县域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上半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24.3万人次,同比增长11.1%,旅游总收入4432.24万元,同比增长19.7%。

绿色有机农业提质增效、绿色能源结构革新、绿色文旅深度融合,偏关这方曾经“缺绿少平”的土地,正以一种清醒而坚定的姿态,在黄土高原上走出了高质量发展之路。

绿美偏关:绘就诗意画卷

在偏关,绿色不仅是生态底色,发展的底气,更是民生福祉。

近年来,偏关县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为抓手,扎实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按照“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的思路,以“宜业宜居宜游和美偏关”为发展目标,完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加速口袋公园建设,不断推进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亦不忘守护记忆。启动旧城区改造提升规划,实施偏头关古城保护修缮项目,着力打造“一带两翼、南拓北改、新旧兼顾、业兴和美”的沿黄特色县城。

城乡之间的差距,也在悄然弥合。偏关县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在黄河、长城沿线打造“一河五渡五金花”和“一城一营六古堡”两条示范廊道,全面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提升”工程,黄河沿线3镇9村环境整治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老牛湾镇入选“中国慢生活休闲体验镇”,老牛湾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农家乐特色村”,被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评为第七届全国文明村。乾坤湾村入选山西省美丽休闲乡村。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从黄沙蔽日到绿满山川,从生态突围到产业兴城,偏关的蜕变是人与青山的双向奔赴、互不辜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实践花开有声!(记者 郝永峰)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