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频道>>忻州新闻>>正文

开向光明的列车

——中国石化“光明号”健康快车在忻免费开展白内障手术纪实
2025年08月25日 11时44分   忻州日报

清晨,当绝大多数人睁开双眼便能清晰拥抱这个世界时,崔秀兰却在日复一日的“阴影”中开启新的一天。“眼前总像蒙着一层擦不掉的薄纱,看谁都是模糊的,就连家里人,都得靠声音来辨认……”这样的日子,她过了太久。

7月30日,崔秀兰的世界终于迎来了光亮。当医护人员轻轻揭开她眼上的纱布,她眨了眨眼,兴奋地笑出声来——模糊了10多年的世界突然变得清晰了。这一切的改变,源于前一天她在一趟特殊的列车上,接受了左眼白内障手术,那层蒙在眼前的“薄纱”,终于被擦去。

为崔秀兰做手术的,是中国石化“光明号”健康快车上的医护人员。这趟承载着希望的列车于7月16日驶入忻州原平市,停靠在一家粮食储备企业的铁路专用线上。昔日堆满粮食的仓库,如今成了为白内障患者点亮光明的“希望驿站”。

中国石化“光明号”健康快车将在这条专用线上停留至9月底,计划为1000多名白内障患者免费完成手术,让更多“模糊”的人生重新聚焦。

据了解,健康快车项目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导的公益项目,自1997年开始,已为全国28个省(区、市)、200多个地区的24万余名贫困和低收入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了复明手术。

“模糊人生”的“光明重启”

“也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视力一年不如一年。起初以为是岁数增大造成的视力退化,没太在意。直到后来,眼前的东西越来越模糊,检查后才知道是白内障。”80多岁的崔秀兰说起过往,语气里带着几分释然。

中国石化“光明号”健康快车抵达原平前,市卫生健康委早已联系媒体,通过报纸、电视、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广而告之。同时组织各县(市、区)展开细致摸排,根据病情轻重和家庭情况,筛选出符合手术条件的患者。崔秀兰的家人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告诉了她,劝她去试试。

随后,儿子带着崔秀兰来到基地医院做检查。为保障列车手术顺利开展,位于原平的忻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承担起基地医院的职责,专门负责患者的术前检查和术后观察。

检查结果显示,崔秀兰的白内障符合手术条件。就这样,她成了忻州市最早在健康快车上接受手术的患者之一。手术后,她在基地医院观察了一天便回家了。

“现在终于能看清家人的脸了。”崔秀兰难掩激动,“手术前我还挺紧张,可上了手术台一点都不疼,真好。感谢从北京来的医生,让我重新看到了这个美丽的世界。”

如今,列车上的手术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每天都有二十多位像崔秀兰这样的白内障患者完成手术,重获清晰视野。

记者在健康快车的车厢病房采访时,碰到了刚做完手术的王玉珍老人。她正安静地等待术后观察,眼上的纱布还未揭开,但脸上早已写满对重见光明的期盼。“真是太好了。今天这手术一分钱没花,做得还特别好,一点也不难受,感觉棒极了。”

“大医院的医生来了。”这句话在患者间口口相传,成了最温暖的消息。崔秀兰做完手术后,通过儿子把好消息告诉了亲家,如今她的亲家已经做完手术,搭上了这趟“光明列车”。

10分钟手术里的希望传递

走进列车第一节车厢的会议室,液晶显示屏上正实时直播手术场景:原本浑浊的眼睛,在医生精准操作下,不一会儿便变得清澈明亮。

“这种手术叫超声乳化手术。眼睛里的晶状体通过悬韧带与眼球壁相连,手术时先在晶状体囊袋上开个小口,用超声乳化术把浑浊的内核粉碎成乳泥状吸出,再植入人工晶体,最后清洗眼睛、去除粘弹剂,手术就完成了。”常年跟车的健康快车车长万翔对手术过程了如指掌,“每台手术正常只需10多分钟,健康快车上能同时开展两台手术,分别由来自北京世纪坛医院的两位医生主刀,能登上健康快车的医生护士都是精挑细选的‘熟手’。”

每天的手术一旦开始,便一台接一台,中间几乎不停歇。记者只能趁着吃午饭的间隙,才有机会采访到主刀医生。主刀医生马骁、潘雪均是北京世纪坛医院的副主任医师,有着丰富的眼科疾病治疗经验。马骁介绍,如今的白内障手术早已不只是“复明”,也属于屈光手术,不少近视患者术后视力都有明显提升。

随车的医生、护士和工作人员,吃住都在健康快车上。这列健康快车由4节特别设计的车厢组成:病房车厢、手术及检查车厢、医护及乘务人员宿营车厢,还有兼具会议室、培训教室和餐厅功能,并配备发电机与厨房的综合车厢。手术及检查车厢内,先进的眼科显微医疗设备一应俱全,由国内知名医院的眼科团队轮流驻点服务,此次忻州的手术任务,主要由北京世纪坛医院的医护人员负责。

术前准备和术后观察工作,则由忻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手。该院五官科护士长李秀平介绍,手术当天,转运护士会和120急救人员一起把患者送到健康快车,核对信息后,做好散瞳、测量生命体征等术前准备,再按顺序送进手术室。“要是术前检查发现患者血糖高、血压高等问题,医院会先帮患者把指标调到正常范围,再安排手术。”

“术后患者需要在车厢病房观察1小时,没什么不适就送回基地医院留观一晚,密切关注术后情况。第二天一早,专家会检查手术效果,患者拆纱布后确认视力没问题,就能出院回家了。”李秀平补充道,术后恢复大约需要一个月,这期间患者要谨遵注意事项保护眼睛,千万不能用手或手帕用力揉眼。

让先进的“光明”技术扎根基层

健康快车停靠原平后,忻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派出了2名眼科跟台医生、2名手术护士和1名转运护士。他们不仅上车协助北京世纪坛医院医护人员的工作,还全程接受驻车医疗队的系统培训和带教。另外还有该院其他眼科医生和护士,全身心投入到术前检查和术后留观工作中。从患者筛查、转运、手术,到复查、回访,甚至关照患者的生活细节,健康快车上这套庞杂的系统工作,既考验着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与服务质量,也促进了团队间的磨合与相互学习。

忻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胡贵珍告诉记者:“我们几个月前就开始为这个公益项目做准备,积极和北京世纪坛医院对接,派医生护士过去学习,提升眼科手术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实战参与,我们医院的眼科水平肯定能再上一个台阶。”

作为本地医护力量的一员,赵春梅医生参与健康快车手术工作已有半个多月。这段时间里,她跟着北京世纪坛医院的专家,学习白内障手术的各项知识——从基础的粘弹剂管理、人工晶体植入,到关键的切口制作、撕囊操作,一遍遍练习,直到形成肌肉记忆。“能在这里学到先进知识,还能和专家老师们‘并肩作战’,我特别荣幸。”赵春梅说。

“我们负责巡回护士、供应室器械打包这些工作,节奏快、工作量大是常事,但每当听到病人手术顺利结束后说的那一声声感谢,所有疲惫都烟消云散了。”参与此次健康快车医护工作的忻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护士梁丽华笑着说,“有这么好的事,我打心底里为忻州的乡亲们高兴。”

每到一地,健康快车都会通过术间带教的方式,让当地医院的眼科医护人员上车协助手术和护理,从诊断、手术、治疗等多个维度实操实践,大幅提升当地医院的眼科专业水平。

“健康快车的医生在各个服务地区,都会遇到不少疑难杂症。很多病情复杂的白内障患者在地方医院难以得到有效治疗,就会趁着健康快车到来的机会集中寻求帮助。能帮这些患者重见光明,作为医生特别有成就感,这也是健康快车持续驶向各地的重要意义。”万翔说。

正如随车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所认为的那样,健康快车带来的不仅是光明,更是一座培养基层眼科医生的“黄埔军校”。它将先进技术和规范带到偏远地区,留下的是经过列车淬炼的人才和先进设备,让光明的种子在更多地方生根发芽。(记者 杨峰雷)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