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频道>>忻州新闻>>正文
高家上石会村:梨香满溢致富路
2025年08月25日 11时40分   忻州日报

偏关高家上石会村梨加工生产线。本报记者冯晓磊摄

梨树满园硕果飘香。雨后的薄雾还未散尽,偏关县高家上石会村的千亩梨园里已传来沙沙声,村民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在果树间。

高家上石会村有着悠久的梨树种植历史,但过去因品种老化、管护粗放,始终不成规模。2018年,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驻村工作队将梨产业升级列为帮扶重点,引进2100株优质玉露香梨种苗,邀请果树专家开展技术培训15期,手把手教村民科学修剪、病虫害防治。“以前梨树就任其生长,现在通过疏花疏果、套袋管理,果子品相好了,产量和糖度都提高了。”正在梨园劳作的高二欢笑着说。如今,全村梨树成活率超90%,年产量稳定达50多万斤,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

“过去,小果子只能烂在地里,现在能做成梨膏糖卖钱,咱老百姓的腰包更鼓了。”村支书高国珍指着忙碌运转的机器说。为破解“丰产不丰收”难题,工作队创新推行梨果品级化分类管理:精品果定制特色包装拓展高端市场;中等品质梨果依托消费帮扶“爱心购”渠道,2024年累计助销7770斤;个头小的果实,则走进了村头的梨果加工厂。

这座由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投资85万元建成的加工厂,配备标准化生产线,每年可将2万余斤梨果转化为梨膏糖、酥梨膏等深加工产品,直接为村集体增收5.56万元,带动40户脱贫户年均增收557元。

产业链的延伸不止于此。2025年,投资120.576万元建设的冻干厂正在紧锣密鼓安装设备。“冻干梨片保留了原果大部分的营养,预计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20万元左右,每年为村集体增加约21万元的收益。我们还计划开发梨果益生菌等新产品,继续延伸‘种植—分级—加工—销售—文旅’全产业链,让小梨子成为富民强村的大产业。”驻村第一书记张斌信心满满地介绍。从传统熬制到冻干技术,从单一果品到多元产品,高家上石会村梨产业正实现从“初级农产品销售”向“高附加值深加工”的华丽转身。

依托梨产业发展,村里还整合闲置窑洞打造出3处特色民宿,融入黄河、长城、梨文化元素推出“梨园采摘+民宿体验”套餐。在民宿小院里,游客们可以品尝刚从树上摘下的鲜梨,选购梨膏糖、冻干梨片等伴手礼。农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让梨香不仅飘向了市场,更引来了客流、聚起了人气,带动村集体年收入突破67万元,脱贫户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1.84万元,同比增长12.06%,梨果产业已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这个曾经交通闭塞、靠天吃饭的小山村,如今依托梨产业全链条升级,走出了一条“种植有品质、加工增效益、文旅促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子,实现了从“靠天收”到“链上富”的转变。(记者 乔龙飞)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