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频道>>忻州新闻>>正文
联农强链金穗香——忻州甜糯玉米产业集群化发展赋能乡村振兴
2025年07月24日 11时08分   忻州日报

作为“中国杂粮之都”的忻州市,依托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已形成以甜糯玉米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化发展格局。山西正道良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定襄维尔康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忻州天绿源食品有限公司和山西康宇田源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家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标准建设、品牌运营与农户深度联结,构建起“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体系。据2024年产业统计数据显示,该产业集群标准化种植基地总面积达1.33万亩,可统计加工量超3000万穗,直接创造就业岗位500余个,季节性用工400余人,辐射带动农户超4400户,成为推动区域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引擎。

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在杂粮加工领域,6项软件著作权和5项实用新型专利的应用企业山西正道良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可控PLC系统对原料进行自动化检测,通过连续式微波加工与低温烘干技术处理甜糯玉米,最大程度保留产品中的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该技术体系使合作农户平均增收3000元,核心技术获得国家知识产权支撑。该企业在五寨县前所乡建立的1300亩标准化种植基地,2024年实现甜糯玉米产业销售收入4071万元。配套建设的甜糯玉米糁加工生产线,年处理原料能力达5000吨,不仅满足了企业的深加工需求,还为本土粮食企业提供原料,2024年该加工线销售额为391万元。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企业2023年直接安置劳动力40人、间接安置50人,2024年新增吸纳劳动力15人。

订单农业筑牢利益共同体

实施“垫资供种+溢价收购”模式的定襄维尔康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根据糯玉米生物学特性实施分地域种植策略。自2021年起在定襄等周边县市建立年均5000亩规模的种植基地,带动2200余户农户从事产业化生产。企业严格执行标准化生产规程,派技术员开展培训指导,产前为农户垫支种子,还为困难户垫支化肥等农资,近三年累计垫资达210万元。在利益联结机制中,企业始终以高于市场价0.2—0.3元/穗的价格敞开收购鲜玉米穗(含残次品),2023年种植户亩均收益达2200—2800元,较普通玉米亩增收500元。两条自动化深加工生产线年转化鲜穗原料6000亩,加工旺季创造80余个季节性岗位。线下渠道布局18个省级销售代理覆盖商超餐饮终端,线上20人专业团队运营天猫、京东等平台,实现产销高效衔接。

集约经营释放土地效能

通过土地流转实现集约化经营的忻州天绿源食品有限公司,作为忻州乃至全国的鲜食玉米产业先驱,有5000亩标准化种植基地(含有机认证基地300亩、绿色食品基地4700余亩)。企业流转2000多户农民土地,既解决了土地碎片化经营问题,又带动农户增收。加工厂区占地5.6万平方米,配备2700平方米GMP净化车间、1200平方米包装车间、3600平方米独立仓储库房及3000吨级冷冻仓库,年加工真空和速冻鲜糯玉米2000万余穗。生产全过程采用天然气锅炉加工,引进先进保鲜技术实现单穗独立包装,全封闭车间符合ISO9001安全卫生标准。旗下“玉米皇后”“天飨飨”“谷苞苞”三大品牌形成矩阵,通过“线下创品牌+线上扩市场”双轨策略,自主参加全国农博会拓展传统渠道。2018年组建专业电商团队实现线上销售年均增长35%以上,目前线上占比达45%,产品经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等平台销往全国并出口日本。公司常年吸纳脱贫搬迁人员稳定就业,加工旺季可提供300余个季节性岗位,有效解决周边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

质量溯源开拓国际市场

运营千亩区块链溯源基地的山西康宇田源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甜糯玉米之乡”五寨县建立核心种植基地,年产鲜穗近1000万穗,辐射带动200余户种植户实现亩均增收500元、户均增收6000元。企业实施“康宇田源”(全品类)与“璟玉”(甜糯玉米)双品牌战略,通过“高端+大众”产品组合覆盖多元消费场景。真空糯玉米产品成功出口俄罗斯。在质量管理领域,企业建立从种植到加工的全链条标准化体系,参与起草《DB1409/T 13-2021甜糯玉米栽培技术规程》地方标准,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全流程信息可追溯。认证绿色甜糯玉米基地、有机种植基地及供深食品“圳品”基地,取得HACCP体系认证等8项权威资质,入选山西省首批“有机旱作·晋品”品牌。依托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企业持有1项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和2项外观专利,120余个固定岗位保障员工人均年收入4000余元,2024年销售收入突破2400万元。

集群效应助推乡村振兴

四家企业协同发展形成互补优势,专利技术转化提升产品附加值,订单机制保障农户收益,集约经营优化土地效能,质量认证开拓国际市场。在政策支持下,我市甜糯玉米产业集群2024年销售收入突破亿元,标准化基地持续释放联农带农效应,为“中国杂粮之都”的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产业支撑。

策划:赵富杰 白雪萍

文字:刘鑫林

摄影:刘笃效 冯媛

设计:马瑞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