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频道>>忻州新闻>>正文

向精品城市迈进

——我市通过五年城市更新实现从空间焕新到幸福赋能
2025年07月17日 10时50分   忻州日报

忻州城区鸟瞰。本报记者张存良摄

清晨,忻州古城东片区的老居民王大爷推开窗户,眼前不再是杂乱的电线和坑洼的路面,而是整洁的青石板路和古色古香的街巷,曾经荒草丛生的空地变成了“小而美”的口袋公园,曾经破旧的街道变成了美食休闲一条街……伴随着城市更新工程的推进,越来越多像王大爷一样的城市居民享受到了街道升级带来的便捷宜居的生活乐趣,忻州实现从空间焕新到幸福赋能。

自2020年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以来,忻州这座有着1800多年历史的晋北古城,正经历着一场脱胎换骨的蜕变。从“一环九纵十一横”的路网骨架到156处挂牌保护的历史建筑,从744个老旧小区的“逆生长”到南云中河9公里生态廊道的修复,忻州用5年时间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城市更新之路。

城市更新是顺应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今年1月,全国城市更新工作部署会议召开,对加快实施城市更新重点任务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我市近年来制定了《忻州市城市更新实施方案》,成立了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积极向建设精品城市的方向迈进。

打造宜居之城满足大众需求

家住国力三期的李阿姨每天都要到小区周围的公园转转。体育公园小巧精致,健身场地多样;遗山公园设计独特,有音乐喷泉和名贵花草,环境雅致怡人。“一出门就是绿地,小区周围就有好几个公园,早上晨练,晚上遛弯,方便得很。不论是日常锻炼还是周末休闲,都能很好地满足大众的需求。”李阿姨对记者说。

2012年至今,忻州中心城区新建改造市政道路279条,总长301.17公里,基本形成“一环九纵十一横”的全新城市路网框架格局。截至2024年,城区新建改建公园、口袋公园、小游园、街角绿地等100多处。

喜欢骑行的市民杨志华说“:离我家不远的云中河景区10公里骑行步道是特色骑行锻炼的好去处,这条红蓝相间的骑行步道不仅为城市建设注入了活力,更成为大家钟爱的打卡地。”

民生温度体现在忻州城市建设的每个细节:牧马河绿道采用防滑陶粒铺设,口袋公园的休闲座椅按人体工学设计;2025年在建的妇女儿童主题公园毗邻忻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及妇幼儿童活动中心(在建),特别设置康复花园,这些智慧科学的设计理念与城市服务设施相匹配,体现了民心工程为人民的设计初衷。市园林局总工程师介绍说:“我们坚持建绿为民、造景为民的原则,2024年充分利用城市边角地等闲置区域44.14亩,搭配错落有致的绿化景观,通过‘小切口’改善‘大民生’,建设6个口袋公园及相关城市绿道,给城市增添了‘呼吸孔’,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我市城市更新紧密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出门见绿,满目皆花”已是城市景观的标配。

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

“健身器材使用频率下降20%,建议增设遮阳设施。”清晨7点,忻府区公园东街社区网格员武晓燕正通过智能终端上传巡查数据。这些看似细微的记录,却是忻州城市“体检”的重要基础。

“汛期再也不用垫砖头出门了!”七一路居民王建国指着新改造的雨水管网说。这项投资巨大的“里子工程”,包含108条道路雨污分流改造和智慧监测系统,让城区防洪安全标准与水平得到极大提升。

城市更新以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完善功能布局、提升人居环境为核心。为适应城市发展模式的深刻转型,将城市体检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我市建立了“体检发现问题、更新解决问题、评估实施效果、推动巩固提升”的闭环机制,城市体检指标从2022年的69项逐年扩容至2025年的108项。通过改造老旧区域、盘活存量资源、统筹基础设施升级等手段,推动城市向宜居、韧性、智慧方向发展。

在利民西街等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体检数据显示老年人口占比达43%,项目随即增加71部电梯和38处无障碍设施。2020年至今,全市累计改造老旧小区744个,实施既有住宅加装电梯71部,有效提升了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传承历史文化激活古建活力

夜幕降临,忻州古城西区的非遗工坊灯火通明。面塑传承人老李正在指导游客制作“晋北八大碗”面塑。“改造后的老院子既保留明清格局,又通上了光纤网络,我的线上订单翻了两番。”老李说。

古城活化保护项目自2017年启动实施以来,经过多年的运营管理,忻州古城西区得到广泛认同,为把忻州古城真正打造成为忻州名片,谋划启动总投资4.6亿元的古城东片区城市更新项目。该项目坚持五不原则:不破坏传统格局、不拆除历史建筑、不砍伐古树名木、不改变街巷肌理、不随意拓宽道路。实施“一巷一策”,构建“15分钟生活圈”。将东片区与已经运营的西片区、云中河景区、奇村温泉康养小镇串联,形成“古城——生态——休闲”全域黄金旅游线,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形成年接待300万人次的黄金旅游线。

提升治理能力共治创新发展

尽管成效显著,挑战依然存在。当前我市城市建设和城市更新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结合还不够紧密;二是城市更新重点项目还需进一步完善;三是资金短缺问题。

忻州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忻州城市更新目前重点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进一步完善“先体检、后更新,无体检、不更新”的工作机制。围绕忻州市的城市特色和典型问题,确定城市更新的目标任务和重点,严格遵循城市更新程序和要求,不搞大拆大建,补足城市功能缺失短板,构建“2+4+N”更新实施内容体系。“2”是指历史文化遗产和生态河道。“4”是指旧住区、旧村庄、旧市场和旧厂区。“N”是指其他类型的更新内容,包括老旧楼宇、旧单位大院、科研院校、医疗院所在内的老街区等,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结合实际,积极谋划住建领域项目,进一步完善项目库建设。2025年将重点推进五大类34个项目,总投资74亿元,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地下管网建设提升改造工程、城中村改造、城市更新、保障性住房建设、滹沱河支流南云中河流域综合治理及乡村振兴融合发展EOD项目。

根据我市发展现状实际并结合城市更新改造项目,积极探索投融资方式,解决资金问题。面对74亿元资金需求,忻州打出组合拳:加强相关财政资金的统筹利用,对纳入城市更新计划的项目,如公益性较强的旧改、综合整治项目等依法享受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发行专项债投资,城市更新专项债券主要收入来源包括商业租赁、停车位出租、物管等经营性收入以及土地出让收入等;设立城市更新基金,引入社会资本;推动市场化机构参与,采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等,推进城市功能优化、民生保障、品质提升和风貌保护。

忻州的更新实践,既是对“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动诠释,更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有益探索。从数据驱动的精准施策,到“留改拆”并举的更新艺术,从多元参与的共治格局,到“城市即景区”的发展智慧,这座古城正以自身的实践,为中国式城市现代化提供着“忻州样本”。(记者徐国华)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