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夏的五台山,骄阳似火,热浪翻腾。40℃的高温炙烤着大地,而在石咀镇射虎川的石咀小学建设工地上,一股比天气更炽热的建设浪潮正澎湃奔涌。这里没有因酷暑停歇的脚步,只有争分夺秒的奋战;这里没有因高温退缩的身影,只有迎难而上的决心——一座承载着景区教育未来的现代化小学,正在这片热土上加速崛起。
◆ 机械轰鸣战高温
走进施工现场,热浪与声浪扑面而来。巨大的施工电梯不停运转,把建材送达五楼作业点;混凝土搅拌车轰鸣着穿梭于院内,平均每三分钟就有一辆满载的运输车驶入场地;上百名建设者像精密的齿轮般高效运转:脚手架上的工人师傅挥汗如雨,正在进行外墙最后的面层喷涂,阳光炙烤着安全帽,汗珠沿着黝黑的脸颊不断滚落,洇透了厚厚的工作服;室内精装修团队在尚未安装空调的楼体内专注作业,电锯声、敲打声此起彼伏;室外场地组正顶着烈日进行路面硬化,每一寸平整的地面都凝结着他们的汗水。
“抢的就是这个夏天!”山西六建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射虎川石咀小学项目负责人宋恒的声音在机器轰鸣中依然铿锵有力,他指着正在收尾的3#教学楼,“现在每天都是倒计时作战,室内精装、设备安装、室外工程立体交叉推进,确保孩子们9月能在窗明几净的新教室上课。”汗水早已洇透了他的蓝色工装后背。
◆ 匠心雕琢铸精品
这份“火热”背后,是建设者们对质量与安全近乎严苛的追求。项目自去年12月破土动工,便立下了“样板先行,过程精品”的铁律。宋恒介绍:“每一道关键工序,从钢筋绑扎到墙体砌筑,甚至一块瓷砖的铺贴,都必须先做出样板,验收达标才能大面积铺开。这是我们质量管控的生命线。”
施工中遭遇的技术挑战更考验团队的智慧与韧性。1#后勤运动综合楼楼层高、作业面狭窄,大型模板支撑体系安装如同“螺丝壳里做道场”。技术团队创新采用分段搭设、实时监测方案,安全员全程旁站监督,确保万无一失。最棘手的莫过于4#地下设备用房的深基坑工程——7米之下,地下水源丰富,如同在“水盆”中作业。项目团队布下密集降水井,24小时动态监测水位,采用高标号混凝土护坡桩构筑坚固防线,并备足应急物资,打赢了一场与地下水位的“拉锯战”。
◆ 蓝图落地惠民生
这座在热浪中加速成型的校园,承载着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提升教育品质、增进民生福祉的厚重期望。
作为景区深入推进“143”工程、优化公共服务配套的关键落子,石咀小学总投资8968.25万元,项目占地面积20212.23平方米,建设用地面积18111.8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438.77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2886.9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551.87平方米。主要建筑由1#后勤运动综合楼、2#宿舍办公综合楼、3#教学楼和4#地下设备用房四部分组成:1#后勤运动综合楼为地上2层,建筑面积1776.44平方米,建筑高度10.70米,其中风雨操场建筑面积为646平方米。2#宿舍办公综合楼为地上4层,建筑面积5534.96平方米,建筑高度16.75米,包括办公室、会议室、教研室和师生宿舍。3#教学楼为地上3层,建筑面积5501.22平方米,建筑高度14.70米,包括普通教室12间及各类功能教室15间。4#地下设备用房为地上1层,地下1层,总建筑面积588.07平方米,建筑高度3.9米。
射虎川石咀小学建成后设计为12班寄宿制小学,将提供540个优质学位。校园规划处处体现人文关怀与前瞻理念:教学区、户外运动区、生活行政办公区、餐饮室内活动区四大功能区布局科学、动静分离。其中,1#后勤运动综合楼内646平方米的风雨操场为晋北地区县级小学首创——“孩子们从此无惧风雪严寒,一年四季都能畅享运动乐趣。”舒适性更是设计核心:学生及教工宿舍全部配备独立卫浴,并设置公共洗衣房;无障碍宿舍与电梯的配置,彰显了平等包容的育人理念。
项目建成后,将通过制定长远可行的发展目标、引进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品质,满足石咀镇和射虎川住宅安置区范围内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需求,并吸引周边地区适龄儿童前来就学,为入读学生提供一流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烈日下的石咀小学工地,是五台山今夏最动人的奋斗画卷。每一滴滚落的汗水,都在浇灌着孩子们“上好学”的希望;每一处精雕细琢的细节,都在夯实景区高质量发展的教育根基。随着最后冲刺的号角嘹亮吹响,一所现代化、高品质的标杆小学即将在9月迎来第一批学子。这不仅是砖瓦水泥的胜利,更是五台山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托举未来梦想的庄严承诺——热浪终会退去,但这里点燃的教育之火,将长久温暖这片神圣的土地。
策划:赵富杰 李春平
摄影:张存良
文字:张志远
设计:狄芳娟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