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市在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领域成果斐然,一系列举措让公共文化服务走进群众生活,为城市注入了新的文化活力。
我市将新建一批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列为2025年度民生实事,印发了《2025年忻州市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实施方案》,力求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在文旅融合方面,我市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在旅游景区打造了多个文化亮点。忻州古城城市书房、宁武星空驿站和岢岚古城老年图书馆等,将公共文化与游客服务功能有机整合。这些文化空间的外观设计与景区周边环境完美融合,既保留传统建筑古朴风貌,又营造出时尚舒适的阅读环境。书房内图书资源丰富,涵盖文学、社科、少儿等多个领域,还有地方特色文化书籍专区。同时,忻州古城城市书房配备了饮水机、空调等设备,还与市图书馆实现通借通还,为游客和市民提供了极大便利,往来游客和市民纷纷点赞叫好。
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也是我市的工作重点。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6个,省级非遗项目75个,市级非遗项目271项。地方特色文化潜力巨大,逐渐形成了以“非遗项目+传承人+就业工坊”的发展模式。以代县非遗展示馆为例,整合省级非遗代县面塑、市级非遗代县杨氏整脊技艺以及张少邦中医正骨、县级非遗代州猪脸等多家非遗项目,形成代州古城非遗街区;举行市级非遗代州文庙祭孔大典、县级非遗农历五月十三城内关帝庙庙会活动;定期开展各类非遗项目培训,教授群众就业技能,带动群众增收,让古老文明焕发出新活力。
为了让公共文化服务“触手可及”,我市优化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布局,精心打造城市便民文化圈。忻州市遗山公园城市书房以现代简约风格为主,大面积玻璃幕墙让读者在阅读时能欣赏四季园林景致;五寨县清涟文化活动中心坐落于县中心公园内,提供多种类型的活动空间。此外,各类城市书房和文化驿站充分利用场地资源,开办市民艺术课堂,开设音乐、绘画等课程,举办公益讲座、读书分享会和节假日特色主题活动,既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提升了市民的文化素养。
“我市将继续深入推进相关工作,书写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篇章,让公共文化服务更好地惠及广大群众,为打造有特色、有魅力、有品质,生产生活性价比最优的精品城市增添新动力。”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乔龙飞)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