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频道>>忻州新闻>>正文
静乐县污水净化中心尾水湿地建设项目:为汾河生态焕新添彩
2025年07月05日 14时49分   忻州日报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本报记者 宫爱文摄

本报讯(记者白雪萍赵丹琦)汾河之水,恰似一条灵动的丝带,蜿蜒穿梭于静乐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河水潺潺不息,紫色鸢尾花迎风摇曳,将这座公园装点得更加美丽。

而在与湿地公园相隔不远的土地上,一项关于污水净化的工程,正循着图纸纹路渐渐化为现实。

6月初,位于神峪沟村西北、汾河东岸的静乐县污水净化中心尾水湿地建设项目试运营现场,一派繁忙景象。工作人员穿梭忙碌,静乐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服务中心主任王旭珍正与技术人员核对当日工作进度数据。

据悉,该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20亩,总投资约5488.93万元,实施主体是山西静乐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服务中心。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1套尾水湿地处理系统,其中包括占地面积4.32亩的生态渠、占地54亩的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占地45亩的表面流人工湿地以及占地15亩的稳定塘。

“我们采用‘生态渠+垂直潜流人工湿地+表面流人工湿地+稳定塘’的处理工艺,通过构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利用人工湿地强化净化功能对尾水进行净化处理。”王旭珍指着工艺流程图介绍说。尾水经人工湿地处理后,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体标准,排入汾河,可有效降低入河的污染负荷,保证河西村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在稳定塘边,忻州市生态环境局静乐分局副局长李拓基向记者详细介绍了相关工艺流程:“污水首先进入生态渠自然复氧,随后流入垂直潜流人工湿地,通过垂直渗透过程中的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及微生物分解作用去除大部分污染物;接着进入表面流人工湿地,经植物根系拦截吸收进一步去除剩余污染物和悬浮物;最终在稳定塘内,通过动植物的吸收净化作用,确保出水水质稳定达标后排入汾河。”

静乐县的生态蜕变,离不开对“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的深入实施。作为该县去年有序推进的省级“一泓清水入黄河”重点工程之一,尾水湿地项目已如期完工,目前正处于试运营阶段,待完成相关验收工作后将正式投运。而推动该项目市场化运行,则是该县今年打好“碧水”攻坚战的一项重点工作。

项目投产后,可以通过人工湿地削减污水净化中心尾水污染负荷,是保障河西村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的关键节点之一,也是落实源头治理、减少汾河流域周边安全隐患的重要举措,同时可推动汾河沿线生态持续向好,为居民提供优良的水生态环境。

胡家沟村村民老李说:“现在搞了这个工程,汾河水将越来越清了!”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