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频道>>忻州新闻>>正文

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3月27日在忻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2024年04月03日 09时52分   忻州日报

忻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李建国

李建国在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 作政府工作报告。本报记者 冯晓磊摄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积蓄力量、砥砺奋进的一年。面对异常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多重困难交织叠加的严峻挑战,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市委坚强领导下,积极应对挑战,奋力攻坚克难,千方百计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防风险、保安全,新冠疫情防控实现平稳转段,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方位转型态势强劲,社会大局稳定有序,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进步。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回升向好。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43.6亿元,增长3%,前三个季度分别增长-4.2%、1.0%、1.6%,全年呈现前低、中稳、后升态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3%,较前三季度分别回升17.4、4和3.2个百分点,逐步收窄、稳定向好。服务业增加值增长3.4%,重点监测景区接待人数、门票收入分别增长88.68%和154.57%,提振了我们挖潜增效、乘势而上、接续推进经济行稳致远的坚定信心!

——转型升级聚链成群、特色鲜明。先进制造业加速发展,产业链和专业镇两大引擎同步发力,金宇科林获评省级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链主”企业,云海镁业等3家企业认定为省级重点产业链“链核”企业。净增省级产业链链上企业13家,数量居全省第一。2个省级专业镇提标提质,产值和增速均超过省定目标;7个市级专业镇扩模增效,产业集聚集群效应充分彰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不断提升!

——稳产保供坚实有力、全新突破。原煤产量突破1.4亿吨,增长2.03%;发电量574.6亿千瓦时,外送电量占比70.1%。电力总装机达到1800.19万千瓦,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突破千万千瓦,位居全省第一。在煤炭市场波动较大、大宗工业产品价格下跌的形势之下,我们践行“国之大者”,坚定扛起扛牢稳产保供政治责任,在全省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作出了忻州贡献!

——乡村振兴生机勃发、亮点纷呈。农业强市战略深入实施,粮食播种面积645.67万亩,总产量40.63亿斤,总产单产均创历史新高。2个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新增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237个。庭院经济、乡村工匠等工作特色鲜明,获得国省一致认可。全国乡村工匠职业技能比赛暨乡村工匠遴选分类项目(山西)座谈会在忻州举办。乡村振兴走深走实,正在向“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阔步迈进!

——生态环保全面加强、持续改善。PM10、一氧化碳平均浓度优于全省平均水平,臭氧同比改善率居全省第一,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全省第二。黄河流域“清废行动”累计清运固体废弃物10万余吨。22个重点企业建设用地土壤安全利用率达100%。营造林56.8万亩。五台、静乐、繁峙3个县入选全国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天蓝地绿、碧水萦回的美景呈现忻州大地!

——民生福祉加力提质、有感有得。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完成年度任务111.0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分别高于GDP增速1.5和6.3个百分点。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5121元,高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3元。低保、特困供养人员保障标准每人每月分别提高30元和39元。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位居全省第一方阵,高考、中考取得历史最好成绩。“房证同交”改革全面推行,680户居民实现“交房即领证”。省政府确定的12件民生实事、17项民生政策提标扩面落实到位,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

过去一年,按照市委决策部署,我们团结依靠全市人民,在经受严峻考验中精准应对,在抢抓政策机遇中把握主动,在拓展向好态势中务实作为,以狠抓落实、一抓到底的韧劲和耐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见行见效。

(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型发展势头强劲。紧跟全省“五大基地”建设步伐,发挥传统产业基础优势,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传统能源产业加快升级。煤炭智能绿色安全开采和清洁低碳高效利用水平不断提升,累计建成智能化煤矿7座、智能化采掘工作面83处,煤炭先进产能占比84.4%,位居全省第一。煤电项目“上大压小”稳妥推进,宁武华润2×35万千瓦低热值煤发电项目2号机组并网。岢岚鑫宇100万吨/年炭化室生产线试生产,忻府禹王134万吨/年炭化室生产线投产,完成煤电机组“三改联动”345万千瓦。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产业全面发力。总装机326万千瓦的27个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加快推进,其中19个开工项目完成投资54.55亿元。三峡静乐25万千瓦等3个光伏发电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序时并网。铁矿企业整治整合重组启动实施。资源储量核查评估、采空区调查摸底、安全生产监管及整合主体甄选等基础工作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步伐坚实有力。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9.6%。宝航重工风电法兰生产线项目加快推进。定襄锻造产业综合服务中心成为首批省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山西双环重工等9家企业入选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繁峙华茂特钢被工信部授予“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单位”称号。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34.5%。累计建成5G基站6328座。太忻数据流量谷入驻时光轴、赛博未来等数字经济企业32家。文旅产业提质升级。旅游景区“1+4”梯次打造培育计划深入实施,岢岚宋家沟景区成功创建4A级景区,新增3A级景区7个、2A级景区4个,A级景区实现县域全覆盖,总量位居全省前列。忻州古城成功创建省级文旅康养示范区。宁武县宁化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第五届中国长城论坛暨山西·忻州长城两边是故乡文化旅游季活动高规格举办。

(二)推进政策转化落地,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坚持上级政策与忻州实际相结合,完善落实举措,发挥叠加效应,系统推进扩投资促消费。争取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111.7亿元,增长7.7%;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4.29亿元,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61.1亿元。政策举措精准有力。在全省率先出台《专业镇培育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市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亿元支持专业镇发展壮大。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36+9”条措施精准落实,发放购房补贴资金9759万元,惠及购房居民4734户,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增长20.4%、26.7%。有效投资持续扩大。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54%。71个省级重点工程项目完成投资228.9亿元、95个市级重点工程项目完成投资116亿元,均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三个一号旅游公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投资拉动作用有效发挥。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5个,总投资39.7亿元。消费潜力不断释放。开展“晋情消费·全忻乐购”消费提振年系列活动,组织重点电商企业参加“东方甄选”山西直播专场活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8%。新能源汽车、限额以上商品网络零售额分别增加47.8%和15.6%。新增外贸出口实绩企业9家,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5.5%,增幅排名全省第二。

(三)加大融通联动力度,协调发展纵深推进。加快区域协调联动、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城乡一体化建设、区域联动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城乡贯通融合有力有序。特优农业加快发展,新建有机旱作农业基地8.9万亩。杂粮种植面积319万亩。新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个,总量居全省第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96家,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营业收入增长27.2%。偏关县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糜子之乡”,代县被中国酒业协会授予“世界特色美酒产区·中国黄酒之乡”称号。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在全省率先开展市县乡三级集成创卫,国家卫生城市、卫生县城数量排全省第一、居全国前列。编制完成“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382个。累计建成一般农村公路583公里。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实现乡镇全覆盖。创建易地搬迁安置区“五好社区”13个。中心城区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改造老旧燃气管网49.4公里,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24.69万平方米、绿地面积63.15万平方米。新改建口袋公园3个。编制完成秀容新城核心区控制性规划及15个专项规划,先行示范区用地征迁全面启动。牧马河生态公园建成开园。区域外向联动广泛深入。互联互通更加紧密,五台山机场新开航线7条,直飞城市增至21个。雄忻、集大原高铁建设项目有序推进。忻州至太原、原平、定襄3条城际公交线路开行。主动融入山西中部城市群建设,与太原、阳泉、晋中、吕梁4市联合建立通办机制,公布通办事项100项,实现医保就医购药异地免备案服务一体化。招商合作不断深化,与保定市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进忻保雄绿色能源廊道建设。先后在江浙、成渝等地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活动。全年签约项目172个,总金额1289.4亿元。

(四)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活力充分激发。国资国企改革稳妥推进。市五交化公司完成改制,市润锦机械设备公司、原平鑫达汽车修配厂破产程序终结。市国资国企在线监管平台投运。金融服务保障有力。金融机构增量贷存比94.64%。“征信e贷”成为全省首款征信贷款专项产品。召开山西省金融服务走进特色专业镇暨忻州市政银企担保专业镇业务推介对接会,推动金融机构与省市重点工程项目实施单位深化融资合作,涉及信贷资金160.18亿元。创新驱动多点发力。开展“双招双引”系列活动,柔性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1271名,挂牌博士工作(服务)站、教授工作站43个。新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忻州市“科创驿站”正式揭牌,入驻省内外高校研发机构6家,引进实验室、研究院、研发基地等创新人才33名。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半日结”率达93.9%。经营主体数量29.66万户,净增6.04%,其中涉税经营主体数量占比44.04%。“政策不兑现”问题化解率96.05%。“以小切口微改革破题高质量发展”入选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五)提升服务保障水平,社会大局平稳有序。坚持保障基本与多元供给相结合,持续在保投入、筑底板、强支撑上协同发力、整体推进。公共服务保障投入持续加大。市级财政支出82%用于民生,同比增长5.2%,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2.2个百分点。市人民医院通过三级甲等医院现场复审。新建改造公办幼儿园6所、寄宿制学校47所。圆满完成保交楼任务。提前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598户。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达到640元。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以及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全面加强。完成城乡清洁取暖改造21.8万户,达到年度目标任务104.01%。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持续加强,“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项目稳步推进。五寨、静乐2个县先后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山西天宝集团等4家企业申报国家级“绿色工厂”进入工信部公示名单。安全发展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始终把国省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和入驻督导作为改进政府工作的难得机会,举一反三,坚决果断,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从严从实加强各行业领域安全风险防范化解和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0.34%、9.04%。落实党政主要领导接访下访制度,强化社会治安管控,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社会大局稳定有序。统计服务、司法行政、国防动员、双拥共建、人民防空、退役军人事务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外事、侨务、气象、地震、妇儿、青少年、残疾人、红十字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六)坚持依法为民履职,政府建设全面加强。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强化理论武装,提升政治能力,始终保持政府工作的政治性。坚持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要求,牢固树立狠抓落实、一抓到底的鲜明导向,组织开展专题和领题调研,吃透情况、解决问题和推动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数字政府加快建设,824项政府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30项高频事项实现跨省通办。政务服务提质增效,“13710”省级交办事项办结率96.69%、市级督办事项办结率94.70%;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接收事项办结率100%。政务公开全面推进。法治忻州、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一体推进,省级法治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进入全省第一方阵。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方监督,高质量办结市人大代表建议210件、市政协提案394件。从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清廉政府建设纵深推进。坚持开源节流、节用裕民,市本级“三公”经费实际支出占预算安排72.58%,全市政府系统逐步形成了为民务实、担当作为、清正廉洁的良好氛围。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奋斗充满艰辛。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关键在于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是市委坚强领导、市人大和市政协支持监督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凝心聚力、团结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各人民团体,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驻忻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民警与驻忻单位,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忻州建设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致以崇高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市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远未根本解决,传统产业占比较重、结构相对单一、新兴产业支撑乏力,稳增长促发展的动力有限,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任重道远;支撑高质量发展和全方位转型的大项目好项目不多,一些工业企业面临经营压力,创新发展基础薄弱,新旧动能转换不快;保障基本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的任务依然繁重;安全生产历史欠账较多,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升本质安全水平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一些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担当意识不强,抓落实求实效的能力本领、作风状态还不适应新时代要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政效能提升和营商环境改善。我们一定直面问题和挑战,尽心竭力做好工作,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待和重托!

二、2024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政府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通落实中央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全省“两会”精神,按照市委五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一新时代的硬道理,持续引深、创造性落实市委“一个牵引、六大突破”总体部署,持续推动“产业、开放、创新、城市、改革、市场、安全”七大能级同步跃升,重点在“加快前瞻布局,筑牢增长基石,壮大产业动能,防范化解风险,兜住民生底线”五个方面实现更大突破、取得更大作为,努力实现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忻州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以上,高于经济增长水平;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2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不折不扣完成省下达的约束性指标任务。

这些指标设定,坚持实事求是、积极进取的原则,充分估计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周全考虑了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现实需求,全面体现了精准研判“时”与“势”、统筹兼顾“稳”与“进”、辩证对待“立”与“破”的科学态度,与全省年度目标任务相衔接,为全市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全方位转型提供了科学指引和奋斗目标。

市委五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工作作了全面部署。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统筹兼顾,系统发力,重点做好8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提质量和增效益并重,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突出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注重优化投资结构与扩大有效投资有机统一,着力构建投资主体多元化、产业投资高端化、项目投资集约化的全新格局。攻坚重点项目建设。实施省级重点工程项目63个,总投资1309.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31.93亿元;实施市级重点工程项目95个,总投资515.0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6.64亿元。重点推进雄忻高铁、集大原高铁、国道108线(砂河—石岭关)改线等工程项目建设。实施繁五高速建设、国道337线静乐段和241线宁武段过境改建、省道247线新建等工程项目。配合推进朔太(朔州—太原)、新忻(河北新乐—忻州)、应繁(应县—繁峙)高速等重点项目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400公里。新建续建三个一号旅游公路248公里,打赢打好收官之战,实现全线贯通。着力推进万家寨引黄南干线滹沱河连通、太忻一体化经济区滹沱河供水工程,以及静乐杜家沟等7座水库项目建设。统筹推进12个新增中央特别国债水利项目建设,做实南云中河流域综合治理及乡村振兴融合发展EOD项目前期,发挥重点项目保障发展和拉动投资的双重效应。加快推进神五岢灌区建设,加大过境重点流域支流水库、河道堤防建设等项目争取力度,补短强弱,固本强基,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强化要素保障服务。争取更多政策性资金支持,加强政银企对接,保障项目建设资金需求。抢抓国省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机遇,发挥技改资金撬动作用,引导企业加大新型工业化投资力度。开展项目前期手续集中攻坚行动,推进新建项目尽早开工,加快续建项目建设进度,形成更多实物量。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落实“非禁即入”,每季度向民间资本推介产业链供应链项目、补短板项目、完全使用者付费特许经营项目,鼓励民营企业以独资、参股等形式参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畅通民营企业贷债股融资渠道。开展“两不一欠”问题专项行动,落实“企业安静期”制度,规范涉企监管执法,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

释放消费潜能,提升服务效能。落实国省恢复扩大消费、消费品以旧换新系列政策,提振新能源汽车、家电、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积极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培育新消费增长点。全面开展放心消费行动。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招引建设运营一批高品质酒店,引领住餐业消费升级。支持本土服务业企业提升品质、做大做强。大力发展养老、托育、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推进桐欣商务区、康养产业园建设,布局建设城市“星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面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创新发展“夜经济”“地摊经济”,打造更多消费场景。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升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服务效能,发挥宁武大运华盛培训中心带动作用,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关联产业互动融合、全面发展。完善县域商业流通体系,升级改造一批乡镇商贸中心、集贸市场、农产品商品化处理设施。推进农村电商和寄递物流贯通发展,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延续实施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36+9”条措施,精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推动新建商品房项目实现“房证同交”常态化。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

扩大规模体量,培育特色外贸。推动外贸空白县“破零”。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带动相关产业提质升级,不断优化供需结构。发挥忻州海关平台作用,扩大法兰、特优农产品、光伏组件等优势产品出口规模。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以扩大外贸引领思想解放、倒逼产业转型升级。鼓励支持具有进出口潜力的企业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

各位代表,经济建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我们一定增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的预见性和主动性,自觉在研判形势中把握主动、在发挥优势中坚定信心、在务实作为中调整思路,精准识变,科学应变,持续稳固良好基础,深入拓展向好态势,不断开创全市经济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坚持转方式和调结构并举,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围绕“五大基地”建设,挖潜增效,拓展深化,充分发挥传统优势产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推动煤炭产业扩量提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依法合规释放先进产能,促进煤炭稳产稳供。重点推动神池宏远、偏关正仁矿井开复工;加快安顺煤业、卓达煤业调规建设。推进黄柏、化树塔、白家沟3座新建煤矿项目前期。推动14个正常生产煤矿智能化建设全面开工。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到85%。引导焦化行业开展技术升级改造,加快构建现代煤化工体系。推动禹王137万吨焦化配套20万吨甲醇项目投产达效。抓好非常规天然气稳产保产,年产量不低于5.5亿立方米。推动电力产业扩模增效。推进煤电、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电一体化发展,力争电力总装机达到2000万千瓦,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60%。煤电产业方面,重点加快国能河曲三期、同华轩岗二期2个煤电项目核准,推动山煤河曲煤电项目按期投产。完成煤电机组“三改联动”200万千瓦。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电力产业方面,提升风电、光伏发电效能,加大地热能、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力度。重点推进一道新能源光伏电池生产基地达产达效,完成忻州北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神池500千伏新能源汇集站项目核准。加快推进原平经济技术开发区等3个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项目建设。推动忻州广宇“煤电+风光+储能”一体化试点项目开工。完成代县黄草院抽水蓄能项目核准,做实五台西龙池二期抽水蓄能项目前期。争取五寨南峰、偏关万家寨、繁峙和原平4个120万千瓦抽水蓄能项目列为国家中长期规划重点实施项目。谋划推进“忻州—京津冀”电力外送通道建设。推进新型工业化。深化技术创新和绿色转型,全面推动铝镁精深加工、高端锻造、煤机装备、节能环保等优势新型特色制造业产业发展壮大。制造业增加值和投资增速分别达到14%以上、10%以上。推动涉铁产业整合提升。坚持把推动铁矿企业整治整合重组作为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首要大事和必须完成的重点任务,紧盯序时进度,把握重点环节,全力保障,加紧实施,着力推动铁矿产业安全、绿色、高质量发展。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规划体系,引导涉铁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加快铁矿产业产品由采选、烧结向冶炼铸造、机加工等生产环节覆盖,尽早实现矿冶、铸机、智能制造及总装一体化发展。

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加快工业数字化转型,推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两化融合指数达到全省水平。发挥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忻州区的集聚带动作用,推动半导体、集成电路、智能装备制造等产业提质见效。提升太忻数据流量谷运营水平,谋划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特色产业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吸引更多企业建设多功能大数据中心。推进5G网络建设和应用创新,改造区域骨干网、城域网和接入网,推动重点乡镇以及交通、文旅等重点领域5G网络深度覆盖。紧盯数字内容和产品大市场,鼓励支持直播、短视频等产业蓬勃发展。数字经济规模增长15%以上。

统筹推进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紧跟发展趋势和政策导向,加快前沿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提升战新产业成长力和成长性。全面推进特钢材料、铝镁合金和集成电路、半导体、碳基新材料、可降解塑料等具有成长潜力的新兴产业壮大成势。做精做专碳化硅、蓝宝石、通用航空等潜力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在新技术、新业态、新领域、新赛道上赢得主动,形成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接续发展良好局面,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全面提升产业综合承载能力。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发展,不断培育壮大产业体系、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全力锻造重点产业链。着力推进10条市级重点产业链提质增效,衔接带动上中下游产业深度融合。加大“链主”“链核”企业培育力度,支持一道新能源等企业申报省级重点产业链“链核”企业。重点推进同德科创新材料产业链一体化项目、沐邦高科单晶体硅拉棒项目建成投产。推动中颖硅基材料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争取格力集团电芯项目落地开工。培育壮大特色专业镇。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实施专业镇梯次滚动培育,推动定襄法兰、代州黄酒2个省级专业镇打造全省标杆示范。新认定省级专业镇1个以上。省级专业镇营业收入增长10%以上。提升7个市级专业镇建设水平,培育市级专业镇2个以上。支持各地打造体现地域特色的重点专业镇。推进开发区升级提质。发挥开发区空间潜力优势,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和首位产业。开展“三个一批”项目攻坚行动。做实“政府+链主+园区”招商引资。深化“三化三制”改革,加快开发区管运分离。推进“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建立完善联动审批服务机制,实现“区内事区内办”,推动开发区功能提升、规格提档、发展提速。工业类开发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支持忻州经济开发区申报国家级开发区、谋划建设化工园区。

加快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紧跟全省“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步伐,积极实施“管委会+景区公司”改革,做大做强五台山景区。坚持文旅产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理念,开展旅游资源普查,挖掘未开发资源,用好发展性资源,加大自然人文康养旅游资源整合力度,系统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推动云中河温泉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忻州古城步行街创建国家级示范步行街。加快实施“大芦芽山”开发。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全方位全流程提升重点景区服务品质和管理水平。加快推进长城博物馆、清凉湾温泉康养小镇等重点项目建设。精心打造一批彰显忻州地域特色的温泉、民宿等优质旅游产品;统筹推进“农文旅”“交旅”深度融合,加快发展乡村旅游新业态,设置推出一批旅游精品线路,着力把文旅产业打造成为全市的战略支柱产业和民生幸福产业。用好直播营销、头部代言、网红打卡等方式,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不断提升忻州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各位代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我们一定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强化使命意识和担当意识,统筹把握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政策导向和固有规律,心无旁骛,矢志不移,在新征程上加快构建富有韧性、先进可靠、体现忻州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三)加强贯通融合和协调联动,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

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深化农业强市建设,奋力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全面推行“田长制”,加强耕地保护,坚决遏制“非农化”“非粮化”。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44.83万亩、产量不低于40.83亿斤。落实落细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完成12.81万亩国家发改委增发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支持忻府区实施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项目。大力推广丘陵山区中小型农机和旱作节水技术,提升农业生产能力。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2.3%。实施农业特优战略。开展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加快省级设施蔬菜和露地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创建。支持“偏关糜子”“五寨甜糯玉米”生产基地、定襄滹沱河生态湿地绿色食品融合发展园区创建。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稳定在200万亩以上。培育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0家以上。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重点在以藜麦为代表的杂粮新品种、以牛羊为主的农牧核心种源培育方面取得新突破。开展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着力打造一批“忻字号”品牌农产品。培育高素质农民5000人以上。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交通主干线和主要河流沿线、重点景区周边为纽带,集中连片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精品示范村30个以上、提档升级村260个左右。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推进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和农村改厕。完善新时代“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支持忻府区实施乡村振兴“千万工程”示范项目。加快城乡千兆光网、5G网络、充电桩同步规划建设,集中力量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具体实事。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巩固提升“三保障”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树立大抓县域经济理念,立足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完善全民覆盖、城乡一体、优质共享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县域城乡“五个融合”。深化强城兴业,推进产业配套、市政公用、公共服务、环境基础等设施建设,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支持神池、代县、偏关3个县开展省级园林县城创建;支持五台县开展乡村振兴和城镇化建设省级试点。发挥中心城区示范带动作用,加快秀容新城建设,完善牧马河生态公园设施配套,统筹推进忻奇大道、秀容大道等项目建设。开展城市更新行动,实施中心城区雨污分流道路改造21条。启动排水防涝提升改造工程。新改建口袋公园10个。系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092户,发放城镇住房保障家庭租赁补贴12949户。布局千兆光网、人工智能等新基建,推动“一网通管”,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完整居住社区建设试点,开展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县域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加大园林绿化、市政道路、便民市场和公园广场建设管理维护力度,加快把忻州打造成有特色有魅力有品质、生产生活性价比最优精品城市。

联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系统推进区域空间整体联动、资源要素优化配置,补齐基础设施、功能布局、服务品质、协同管理等方面的短板,全面提升城乡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联动发展的实践成效。在外向联动中深度融入,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在更高起点上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南融、东进、西引、北联”开放发展战略,加强政策衔接,找准发展定位,深度对接京津冀、雄安新区等重点区域,整合优势,借势发力,有效承接产业转移、深化产业协作,加快构建区域一体化和高质量协调发展新格局。发挥河曲、保德、偏关、五台、繁峙等县与晋陕蒙黄河金三角、晋冀蒙长城金三角区域山水相连、地域相接、经济相融的固有优势,加强交流互鉴,开展多维合作。紧跟全省中部城市群建设布局,加强与太原等4市协调联动,不断在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资源要素有序流动、产业发展融合共进、消费市场合力构建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再推出一批跨市通办事项,分类推进教育、医疗、社保、人力资源、不动产登记等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在横向联动中整体推进,坚持把发挥比较优势与提升支撑能力结合起来,统筹布局,分类引导,不断壮大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聚焦国省战略部署落实、重大项目谋划实施、生态环境修复保护、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安全生产综合能力提升等全局性任务,打破区域局限,加强县域联动,同向同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关联度和融合性,统筹抓好县域交界处资源开发利用、交通环境改善、生产安全保障等重点工作。在纵向联动中贯通融合,围绕全市发展大局,加强市县联动,全面提升承上启下、贯通衔接的整体效能。主动跟进新形势新任务,细化区域功能定位,适时调整优化事关全局的各类专项规划,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各位代表,加快区域内部城乡融通共建和对外联动发展,已成为当前有效发挥空间集聚效应的必然选择。我们一定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放眼全局谋一域、跳出忻州看忻州”的战略眼光,科学统筹,布局未来,在系统推进、有效衔接和整合联动上同步发力,尽快把基础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合作优势、发展胜势!

(四)深化重点改革和对外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动原平金鑫商贸公司破产改革,推进原忻州酒厂土地出让。围绕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建设现代化新国企。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盘活市属国有企业闲置资源。建立完善现代公司治理和市场化运营机制,增强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全年市属国有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优势产业完成投资达到17.6亿元,主业投资占比达到81.48%以上。健全国资监管体制,以“一利五率”为导向,实行差异化考核,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健全收支管理,提升资金效能。始终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放在首位,妥善解决困难职工基本生活问题。

统筹推进财税金融改革。深化市县财政体制改革。严格预算绩效全过程管理,加大财政资源统筹力度,强化重大战略、重点任务资金保障,兜牢“三保”底线。巩固拓展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市县一体化运营改革成果,在纾困惠企、稳定经济运行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用好“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系列政策,促进财政金融协调联动;依托“首贷续贷中心”和“忻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优化普惠型小微企业服务,推动更多金融资源投向实体经济。开通企业上市“绿色通道”,力争每个县均有1家以上企业在“晋兴板”挂牌、在“主板”“新三板”“科创板”上市实现新突破。

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发挥区位、资源独特优势,不断扩大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主动跟进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强化与京津冀联动发展,紧扣忻保两市《绿色能源产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重点任务,在综合能源、装备制造、特色材料、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加快推进“忻保雄”绿色能源廊道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动态完善招商图谱,主动对接长三角、成渝、雄安新区等地区,广泛开展产业链招商、园区招商。立足区域优势和发展所需,把握招商对象发展意愿和现实需求,精准对接,务实合作,不断把各类大项目好企业引进忻州大地。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对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推进“综合窗口”改革,自助政务服务超市实现街道全覆盖、乡镇覆盖率达到70%以上。纵深推进“放管服”综合改革,整合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提升“一网通办”效能;运用“啄木鸟”工作机制,推行“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制度,切实为企业经营发展扫清障碍、为群众办事提供更多便利。推广涉企政策“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深入实施“惠企直通车”行动,实现惠企政策应兑尽兑、直达快享。深化助企纾困,常态化开展入企服务,更好服务生产经营。健全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制度,加快形成开放有序、诚实守信、功能完备、布局合理的现代市场体系,促进各类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政商关系。

各位代表,改革开放是历久弥新、永恒不变的主题。我们一定顺应规律、理性作为,着力推进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不断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优质服务、创造良好环境,促进改革与发展有机统一,真正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在忻州大地勃发奔涌!

(五)突出人才强市和科技创新,提升全方位转型驱动效能

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优化创新生态,拓展创新领域,加快构建布局合理、梯队衔接的创新体系。新建市级技术创新中心2家。发挥“科创驿站”带动效应,打造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增强全方位转型动能。支持中国农大忻州设施农业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山西大学忻州创新生态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山西农科院玉米研究所加快研发成果转化落地,不断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支持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技术研发平台,推动中试熟化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见效。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3家以上。

全面提升创新能力。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通过规划引领、政策引导、财税支持等方式,不断激发创新潜能,确保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1.5%以上,建成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家。发挥9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和2家省级智能制造试点企业引领作用,带动各级各类企业智能化发展。新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家以上,培育“小升规”工业企业46家以上。聚焦重点产业链和特色专业镇发展,组建企业创新平台11家。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

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制定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让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坚持培育本土人才、用好现有人才与引进高端人才相结合,发挥“科技副总”“博士服务团”等柔性引才项目的牵引带动作用,持续建强用好郭应禄泌尿外科院士工作站、北方黄酒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国家法兰质检中心等高能级平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聚焦重点行业领域,跟进科技创新和产业人才需求,常态化开展“双招双引”活动。用心用情做好住房就医、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服务保障,引进和留住更多优秀人才。

各位代表,人才是最宝贵的战略资源,创新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一定立足高质量发展和全方位转型实际,以最优政策支持创新、最大诚意引育人才,让更多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吸引更多人才建设忻州!

(六)统筹重点攻坚和系统治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

深化环境污染防治。以严控PM2.5为重点,落实国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要求,加强工业污染治理,强化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扬尘污染管控和机动车污染防治。实施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稳妥推进散煤取暖替代。以全面达优为目标,加强地表水生态环境监管,巩固提升水环境质量,完成省考核任务。盯紧入河排污口,限期完成超标排污口整治。加强黄河干流流经县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黄河流域“清废”行动。严控沿黄沿汾两岸“两高”项目上马,实现水质稳定达标。以加强风险防控为抓手,实施土地综合整治,严格管控19个关闭搬迁企业地块,确保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推动尾矿库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新污染物监管治理水平。坚持节水优先方针,严格落实“四水四定”,完善节水标准、机制和政策,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污水降损,实现用水方式向节约集约转变。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抢抓“全省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政策机遇,坚持跨区联动、整体谋划,推动重大项目实施与生态修复治理双赢共进。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建设,完工年度2个施工项目。开展“两山四河一流域”生态修复,尽早完成“黄河流域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积极推进黄河流域重点地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全面推进宁武等7个县增发国债森林防火道路建设项目如期开工。申报“三北”六期营造林工程项目。完成营造林40万亩以上。坚持“造、管、养”一体推进,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力争森林覆盖率提高0.5个百分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全面落实碳达峰碳中和“1+X”政策体系,有序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加强重点用能企业监测监管,严控重点领域碳排放。鼓励相关企业以数字转型促节能降耗,推动能耗双控逐步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守牢绿色发展安全底线。健全完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强化“三线一单”成果应用,加强重点场所、重点领域环境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保障自然生态平衡和人民群众安全。

各位代表,良好生态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我们一定把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摆在关乎全局的突出位置,打好打赢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定不移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绘就忻州大地蓝天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美丽画卷!

(七)千方百计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

多措并举促进就业增收。突出就业优先导向,落实落细创业带动就业以及公益性岗位开发、就业见习和以工代赈系列举措,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户监测户劳动力、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发挥就业补助资金稳就业促创业的保障作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打造更多“忻字号”省级特色劳务品牌,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比例达到33.5%。落实“三日清零”机制,推动拖欠农民工工资动态清零。提升零工市场标准化运营能力。

统筹兼顾发展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持续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认定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7所。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新改扩建寄宿制学校9所。统筹实施中心城区中小学校新建、改扩建工作。加快县域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真正把“每县至少办强一所公办普通高中”落到实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强忻州职业技术学院,开工建设忻州现代康养职业学院。推进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落实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和“公民同招”政策,做好随迁子女就学工作。巩固拓展“双减”成果。弘扬教育家精神,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持续推进中考高考改革,深化教师管理和教育评价改革。支持忻州师范学院做好基础设施完善、学科专业结构优化等重点工作。

全面提升保障救助水平。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乡居民医保省级统筹。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达到全省水平。健全完善门诊保障机制,提高城乡居民医疗服务保障水平。加大医保基金监管力度,维护广大参保人员合法权益。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低保和困难家庭保障扶持措施,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孤儿、残疾人等困难群体救助供养标准。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大力发展公益慈善事业。

着力打造健康忻州。统筹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和均衡布局,高标准抓实强医工程,推动市直医疗卫生机构高质量发展。实施中医药强市建设,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深化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达到95%以上。健全“以覆盖农村地区10—20公里为服务半径”的急救转诊网络。稳妥推进疾控体系改革,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加快市第三人民医院、市疾控中心建设进度。支持社会力量建立专科医疗机构,补充公立医院服务。做好“一老一幼”工作,培育银发经济,发展适老产业,推进托育服务试点示范。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持续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支持代县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五个一批”群众文化惠民工程,高标准完成“免费送戏下乡”1000场。加强公共文化阵地建设,提升城乡公共文化场馆服务效能,常态化运营忻州大剧院,建成运营长城博物馆,加快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和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忻州段)建设进度。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繁荣文艺创作。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为主题,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做好文物普查。加强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

全力办好民生实事。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力度,提升民生实事办理质效,不折不扣推进省政府确定的民生实事落地落实。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充分吸纳人大代表合理建议,认真落实重点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高度重视、倾情尽力抓实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以实际行动回应人民群众殷切期盼。

各位代表,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我们一定坚持以民为本不偏离,用心用情感受群众冷暖安危、身体力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事无巨细办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事,真正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八)增强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维护安全稳定发展大局

毫不懈怠狠抓安全生产。全面落实“严、紧、深、细、实”要求,坚持“五不为过、五个必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543”工作机制,始终把安全发展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切实减少一般性事故。全链条压实煤矿、非煤矿山和尾矿库等各类矿山党政领导包保责任,落实落细“一矿一策”工作措施。坚持把隐患当事故对待,强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推动安全生产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深化危化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经营性自建房、燃气、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抓好国务院安委办督导组反馈问题整改。实行“四不两直”执法检查,深化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实现常态化动态清零。深刻汲取系列事故事件教训,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优化制度体系,完善长效机制,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统筹抓好地质灾害防治、森林草原防灭火等工作。实施极端天气监测能力提升工程项目,提升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

毫不放松抓好风险防范化解。完善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制度,完成保交楼任务,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运行。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化解信用风险,推动重点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加强债券项目审核把关,妥善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实现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持续有力抓好社会治理。开展社会治安专项整治行动,精准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涉黑涉恶、涉枪涉爆、侵害妇女儿童权益和“黄赌毒”“食药环”“盗抢骗”等突出违法犯罪,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深化信访工作“三项建设”,扎实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推进信访问题源头治理和积案化解,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当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开展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全面提升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水平,着力维护安定和谐良好局面。

各位代表,安全稳定关乎发展大局。过去在安全发展上的深刻教训警示我们:有些路只可回头看、不能回头走。我们一定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严守底线不松劲、标本兼治不偏废、从严从实不懈怠,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求在是处、虑在细处、抓在要处,让发展更安全、社会更安定、人民更安宁!

三、全面提升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

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树牢实干导向,抓实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深化作风建设,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治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一切在大局下行动。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主动跟进形势,用心研究政策,守正创新,务实求进,不断提升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和服务本领。

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法治建设。坚决把法治思维和法治理念贯穿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落实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制度,推动重点领域地方立法,持续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加强合法性审查,做到内容合法、程序正当。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强化审计监督、统计监督,广泛接受社会舆论监督。规范行政管理,推进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完善权力运行制约体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依法开展第五次经济普查。

倡导真抓实干,强化效能建设。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抓落实”重要要求,坚持真抓实干、马上就办,化繁为简、去虚走实,以政府效能提升推动发展提速,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新业绩。始终秉承“负责任、动脑筋、讲良心”工作要求,切实增强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的自觉性,不唱高调,不图虚名,事无巨细抓落实、务实笃行谋发展。强化示范带动,注重典型引领,凝聚忻州发展人人有责、应当人人尽责的主观能动性,着力营造狠抓落实、一抓到底的良好氛围,让崇尚实干蔚然成风、干事创业活力涌动。

严格纪律规矩,强化廉政建设。始终保持“永远在路上”的清醒与坚定,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加强自我革命,深化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学习宣传贯彻新修订的纪律处分条例,开展集中性纪律教育。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紧扣清廉忻州建设目标任务,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涵养良好政治生态,建设清廉政府。坚持勤俭节约过紧日子,持续压减一般性支出,真正把有限资金用在关键处,确保每一分钱花得其所、用得安全。

勇于担当作为,强化作风建设。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四下基层”,大兴调查研究,落实一线工作法,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在服务群众中强化政治担当、转变工作作风、厚植为民情怀。强化系统观念和实践标准,坚持把科学态度和务实精神结合起来,创新方法,完善机制,不断提高政府工作的前瞻性、规律性和创造性。持续改进调研督导、考核检查方式方法,扎实做好为基层减负各项工作。运用“四精四账”账单式闭环管理工作法,优化举措,压实责任,提高行政效能。坚持以实绩论英雄,完善奖惩办法,强化跟踪问效,盯住不落实的事,督促不落实的人,全面推进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落地见效。

各位代表!目标在前、使命催征,惟有实干方能成就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为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忻州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