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厚诚实的张俊成接过老王的话茬,一五一十地介绍说,咱这个苗圃每年需要雇工从事的营生主要有起苗、间苗、栽植、锄草、浇地等项,年总用工数约为25000多个,总人数约600多。我们雇工的原则是优先土地流转户和困难户,长年在我们这里打工的贫困农民有上百名。
劳动报酬既有计时制工资,也有计件制工资。比如:起苗、间苗、栽植几项就是计件制,大苗子每株0.5元,小苗子每株0.3元,收入最多的人一年可拿到4万多元,一般的在2万元左右;锄地每年要进行三次,每次需雇用60多人,每人每天可锄1亩地,报酬是每亩80元;浇地每年需要进行10多次,每次除1名管井人员外,需雇用14人浇半个月,报酬是每人每天80元,一年下来每个浇地的雇工能拿到上万元工资。另外还有一些做零工打杂的。总算下来,我们每年的劳务费支出都在200万元以上。
我们看着眼前一副书生样的张俊成,由衷地称赞他:“干事业选项目很有头脑和眼光,搞苗圃不仅契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国策,又对农民增收脱贫做出了较大贡献,发展前景非常光明!尤其是在苗圃的发展上,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表现出的韧劲、干劲和魄力,非常令人钦佩。”他脸色微微泛红,腼腆地说,我就是做了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小时候上学时,我就为古诗词中描绘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明月松间照,青泉石上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等意境所深深吸引和陶醉,对绿色大自然产生了一种无限向往的情愫。过去几十年矿业经济的超常规发展,给我们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近些年来沙尘暴和雾霾的持续肆虐,让我不断地认识到了修复生态、治理环境的极端重要性和迫切性。2009年,我决意从惨淡经营的铁矿业转行,与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贷款加借款筹了300万元,创办了这个苗圃。七年来,我们每年追加300万元的投资滚雪球发展,才有了今天这个规模。说到激动处,张俊成不禁有些眉飞色舞:“现在,我们苗圃里的300多万株苗木,以每亩200棵的密度用于平原、荒坡、荒地绿化,可以完成一万亩;如果用于公路两旁的绿化,以株距5米、两边各栽5排的标准进行,可绿化1000多公里道路。”
当我们问到苗圃的经济效益、发展前景、当前困难及公司的未来打算时,犹自沉浸在对七年奋斗业绩无比自豪的陶醉感中的张俊成,方才回过神来,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现在暂时还谈不上什么效益,因为苗子还没长到价格合算的高度,没有开始出售,只是支持一些单位和家庭绿化提供了一万余株树苗。当前最大的困难是债务负担沉重、缺乏发展资金。目前公司贷款和借款加起来就有2600多万元,每年光利息支出就达300余万元,我个人每天就得支付3000元贷款利息。但是——张俊成抬头望了望不远处的苗圃,目光中流露着一种坚毅和自信,语气十分坚定地说,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且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这为我们的事业指明了方向,也为我投身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增添了无穷的信心和力量。为此,我们要继续流转更多的土地,为绿化祖国山川提供更多的苗木,同时帮助更多的农民摆脱贫困增收致富。顿了顿,他又满怀憧憬地说,别看我们目前十分困难,我们这个苗圃可是一座“绿色银行”哩。两年后,我们的苗木就可以以理想的价格大量出售,从而一举解除我们目前的困难。今明两年,我们将再投入500万元流转1000亩土地,将现在苗圃中密植的40多万株小苗子间移出来。按90%的成活率,到5年头上,就有36万株苗子可以长到3米以上,每株市场售价最少可达300元,总产值最少也有一亿元以上。而且,我们已经与北京的景业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合作,成为了该公司的苗圃基地。今年春季,我们还在华北地区最大的苗木市场——北京市通州区华源发苗木市场租地10亩,建起了我们的苗木展示窗口。同时,我们还争取到了园林绿化的二级施工资质。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将雁门万达苗木有限公司发展建设成为一个集苗木培育、种植、销售、科研及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企业。
七年创业多艰辛,玉汝于成终有时。张俊成们所从事的事业显然是一项利国利民亦利己的多赢事业,我们衷心祝愿他一路顺风、大展宏图!
(责任编辑:武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