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频道>>忻州新闻>>正文
贫困高考生宿香玲:我想将来当老师
2016年06月28日 08时26分   忻州在线·忻州日报

本报记者 刘捷 通讯员 吴红兵 刘晓霞

6月21日,夏至。夏为大,至为极,万物到此壮大繁茂到极点,这一天也是一年中最有希望的一天。见到宿香玲的时候,她满头大汗、一路小跑而来,穿一件橘黄上衣、浅蓝牛仔裤,个头不高,身体结实,像一株朝气蓬勃的向日葵,在阳光下焕发着青春活力。

宿香玲(中)和爸爸妈妈

从忻州城区出发,沿着七一南路一直向南,十几里的路程在与宿香玲的聊天中很快就过去了。宿香玲的家在忻府区兰村乡晏村,去年六月,一场大火将她家的五间破旧房子烧了个精光,那时她还是忻州一中高三的学生,刚参加完高考,前途未卜,感觉天塌了下来,整个家一下子都没有了。

被大火烧毁的房檩、房椽(刘捷 摄)

“我是我们村的小名人,大人们教育自家孩子时都说,看看香玲,家里环境那么差,人家学习还那么好。”她吐吐舌头,不好意思地一笑。此前记者脑海中曾无数次想象过这个贫困高中生的模样和神态,却还是无法和眼前乐观、开朗的她联系起来。

到了村口是上午10点多,宿香玲眼尖指着独自站在墙角、沉默寡言的妇女说:“那是我妈妈。”然后就大声喊起来:“妈妈我回来了!”记者顺手望去,只见街边站着一个40来岁,黑瘦弱小、衣衫破旧的妇女,最显眼的是她的脖子里挂着一串用鞋带串起来的钥匙。“我妈妈身体不好,智力有障碍,有时神志不清楚,跟她交流起来也有困难。”宿香玲说。

晏村是个有300多户、3000多口人的村子,地势高低不平,生活条件好些的村民搬迁到了城里或是村头较为平整的地方居住了,留在村里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小孩子。沿着弯弯曲曲、高低起伏的水泥路左拐右转,是宿香玲一家暂时寄居的地方——她故去叔叔的家。院子里也是几间破旧的房子,屋内墙壁、灶台、土炕都是黑乎乎的,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顺着墙根有七八个大塑料袋,里面分别放着衣服和一些食用物品,宿香玲说,这些都是好心人和志愿者捐助的,这就是宿香玲家的全部家当。

 下一页 [1 2]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