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誉金元,一代文宗后世传颂
在中国数千年博大浩瀚的文化史上,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其著名的代表人物,而元好问就是备受当世及后人所推崇的金元之际的一代文宗和代表人物。他一生踏遍齐鲁晋豫陇蒙陕等多个地方,学问涉及佛、道、儒、史、文、哲、书、画、算、医等众多门类,写作遍及诗、词、歌、曲、赋、论、表、记、疏、碑、铭、志、序、引、颂、书、跋、状、碣、赞、小说、散文、官府公文等众多文体,尤其是诗歌和史料撰述,享誉金元,影响巨大,为我们后世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从蒙古太宗十一年(公元1239年),一代文雄、廉吏元好问回归忻州构建野史亭开始修史,至元蒙古宪宗7年(公元1257年),在河北获鹿寓所病逝,“经走常山三百里,以马舁归葬”(见郝经《元遗山先生墓志铭》),回归忻州安葬。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忻州知州汪本直带头捐薪修复元墓;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由当时忻州名人陈敬棠倡议进行第二次大的修复;2013年进行第三次大的修复。历代政界、文化界、学术界的能人志士前来拜谒者更是数不胜数,所写诗文不胜枚举。这里仅以郝经为元好问所写的《祭遗山先生文》说明:“呜呼!先生雅言之高古,杂言之豪宕,足以继坡谷;古文之有体,金石之有例,足以肩蔡党;乐章之雄丽,情致之幽婉,足以追稼轩。其笼罩宇宙之气,摇撼天地之笔,因锁造化之才,穴洞古今之学,则又不可胜言。人得其偏,先生得其全。天不假之年,呜呼哀哉!先生虽死,文或不死,是谓亡之不死。先生虽可哀,吾徒无所仰,尤为可哀也。”
的确,先哲元好问先生值得我们永远敬仰、永远骄傲。
相关链接:
元好问(1190年7月——1257年9月)字裕子,号遗山,山西忻府区(原秀容县)人,是我国金元之际著名的诗人、历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主要著作有《中州集》、《壬辰杂编》、《续夷坚志》、《南冠录》等书。
(责任编辑:李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