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遗山墓园元好问先生铜像
金元之际的著名诗人、史学家、社会活动家、一代廉吏元好问是忻府区韩岩村人。中年时期曾五年任职河南镇平县、内乡县、南阳县县令。所到之处,廉洁奉公,一心为民,多获赞誉,芳名留世。
作者: 张斯直
遗山墓园位于忻府区韩岩村西北约200米处,内有元遗山墓和野史亭。2013年5月2日忻州市委、市政府、忻府区委、区政府对原元墓遗迹进行修葺,历时140天,并更名为遗山墓园。这次修葺是继民国十三年(1924年)之后又一次大的修缮。修缮后墓园大门坐北向南,占地面积约68亩,总投资1000多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正门、陈列馆、碑廊、元好问铜像、石碑坊等。从整体上看,现在墓园内可分为广场、野史亭和元墓三大部分。今年清明节之际,我们多位文友再次来到遗山墓园,透过800余年的风云,深刻感受到了一代廉吏元好问的家国情怀。
热爱家乡,倾心吟唱绝妙诗篇
元好问生于忻州,青年时代在忻州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中年后一直至晚年,又多次从客居的外地回归忻州,特别是在晚年,他在家乡贤众的帮助下修建野史亭,开始了艰辛的编撰野史工作。
元好问对家乡始终充满着热爱之情、留恋之意。忻州文化久远、景观众多,为元好问的家乡诗写作提供了客观条件;诗人更是布衣芒鞋,踏遍忻州的山山水水,借此尽情抒发了自己热爱忻州、怀念故土和民众的浓厚情意。元好问一生写就1300余首诗歌,其中直接咏叹家乡忻州的诗歌有30余首。这些诗歌直抒胸臆、雄伟瑰丽,堪称忻州文化甚至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元好问的家乡诗大都收集在《元好问全集》中。《九日读书山用陶诗露凄暄风息气清天旷明为韵》(十首)、《己亥十一月三日雪晴夜半读书山东岩看月》、《野史亭雨夜感兴》、《读书山雪中》、《读书山月夕》(二首)、《家山梦归图》(三首)、陀罗峰(二首)、《初挈家还读书山》等是其代表作。在《九日读书山用陶诗露凄暄风息气清天旷明为韵》(十首)中,诗人对忻州秋季系舟山的风景给予了独到的描绘和赞誉:“霜气一匮薄,杳杳秋山空。临高望烟树,黄落杂青红。造物故豪纵,穷秋变春容。锦障三百里,不尽台山东。”在《读书山月夕》中同样如此:“层崖多古木,细路深莓苔。柴门开晓日,云际青山来。……胡休对明月,树影含清华。墙东有湾池,敲枕听鸣蛙。”在对家乡美景尽情吟唱的同时,诗人更多表现出的是对家乡故土的热爱之情。在《家山梦归图》中写到:“别却并州已六年,眼中归路直于弦。春晴门巷桑榆绿,犹记骑驴掠社钱。系舟南北暮云平,落日滹河一线明。万里秋风吹布袖,清晖亭上依新晴。”如此赞颂忻州山河之诗句,如今令我们后辈读来体会更深,元好问先生热爱忻州之情,可见一斑。
相关文章:
一个文人的血泪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