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太阳”最直接的应用,就是解决能源问题。那么,这项研究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呢?专家称,如果人类能利用核聚变能,这将是颠覆性的变革。
中国距离第一座“聚变商业电站”还有多远?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宋云涛表示,随着国家科技创新不断投入、不断增强,中国有第一座“聚变商业电站”的梦想应该在10-20年突破。接下来,要用3-5年时间建成氘氚燃烧的聚变装置,就是全超导装置的输出要大于输入。
宋云涛称,现在的“人造太阳”,包括国内的物理实验装置基本还构成不了输出大于输入的。接下来,比如正在建设全超导紧凑型聚变装置,输出大于输入5倍,到2035年希望建成中国的聚变释放堆,输出大于输入20倍,这样就开启了人类的国家聚变能源商业应用。
畅想一下,未来如果我们真的拥有一座聚变的发电厂之后,国家能源结构会发生一个怎样的变化,能源供给结构又是一幅怎样的新图景?
可能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现在获取电能的方式有很多种,为什么要投入这么大的精力研究核聚变发电这样一个项目?最终是要解决什么问题?未来通过聚变方式获取的能源或者能量,还可以用在哪些地方?
宋云涛表示,核聚变能源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现在人类大部分使用的都是化石燃料,对于环境和人类自身的影响非常大,聚变能对环境和人类则是非常友好的。
宋云涛称,人类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只有马车,马车只能把人类从一个村庄带到另一个村庄;工业革命之后,有了火车、飞机,可以把人类从一个国家带往另外的国家。有了核聚变能源,人类就能够从一个星球到另外一个星球,实现星际航行。
据央视一套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