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尝试过很多次养成早睡、运动的习惯,但总是三分钟热度,坚持不了多久。每次在社交平台上看到网友交流亚健康、身体不适的帖子,总忍不住心慌,因为自己也有这样的不良嗜好。”崔月告诉记者,“今年单位体检,除了常规项目外,我又多加了几个自费项目,生怕自己有健康问题。”
保温杯里泡枸杞,中医院里做按摩,营养补剂、“国潮养生品”屡见不鲜……这代总自嘲“脆皮”的年轻人,存在工作压力大、加班频繁、经常熬夜、缺乏锻炼以及饮食不规律等问题,正成为亚健康的“重灾区”,他们逐渐意识到“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对健康管理的消费需求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这种背景下,体检作为上班族常备的“员工福利”,早已不再是例行公事,而切切实实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他们身体力行、主动出击,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数据显示,我国体检人次由2009年的2.3亿增长至2021年的5.49亿。2023年,我国体检行业市场规模达2356亿元,同比增长10.6%。
除了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在互联网浪潮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也不忘为长辈的健康多操一份心,多设一道防线。
9月21日,王岛起了个大早,带着母亲从阳曲出发来到了太原尚宁健康体检中心(高新部)。他为母亲团购了年度高端体检套餐,里面包含了常规项目,重大疾病的深度筛查以及妇科彩超、TCT检查等女宾专项检查。
刚工作一年的王岛说:“随着父母年龄的增长,我开始重视他们的健康状况。带他们体检,一方面医生能根据体检结果提供健康建议,帮助他们预防疾病。另一方面,很多疾病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通过体检能及时发现并干预治疗。”
体检作为大健康消费的一部分,拉动内需的潜力有目共睹。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在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方面提出,要培育壮大健康体检、咨询、管理等新型服务业态。“近年来,在‘健康中国’战略指导下,国家颁布系列政策扶持、规范与引导行业健康发展,促进了全民健康意识的提升,再加上居民医疗保健消费能力不断提升、慢性病患病率向低龄化蔓延等客观因素,都扩大了健康体检行业的市场需求。”太原市中心医院药剂师郑圆说,“当前,体检的科技浓度日益提升,基因检测、人工智能检测、AI阅片解读影像报告、云计算统计各类疾病风险等技术层出不穷,精准、智能是未来体检手段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体检服务正向全方位升级,单个项目会包含抗体检测、智能分析、专家连线、定期回访等一整套服务。”
尽管健康消费需求旺盛,体检市场规模蓬勃发展,但背后机构推销体检加项、诱导过度体检等问题不容小觑。许多人在体检时看到机构出具的异常指标明细,由于缺乏相应的医疗检查知识,可能会产生健康焦虑,从而选择购买一些具有“神奇”诊疗效果的检查项目,这些项目往往“名字复杂、技术先进、效果强大”,且价格不低。
“客观地说,各类体检项目都有其存在的意义,深度体检作为常规体检模式的补充,可以更好地监测健康情况、判断健康风险,以便患者迅速应对,尽早介入治疗。但在利益的驱使下,借助‘高科技’‘新技术’力推的天价体检则是妥妥的‘智商税’。”业内专家认为,对于推荐加项,一般由医生根据体检者的家族病史、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因素,结合基础检查结果确定是否需要加项。同时,消费者应有正确认知,在清楚自己身体的情况下选择。比如,可根据年龄段不同及特定工作环境,针对性选择呼吸道疾病、肿瘤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相关筛查,而不能被体检机构忽悠,全盘接受。
本报记者高玮
(责任编辑: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