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健康频道>>健康>>正文
耳屎多?掏不掏得看情况
2024年05月07日 09时50分   山西晚报

“我家宝宝最近总是揪耳朵,有时候脾气大得都把自己的耳朵抓破了,会不会是宝宝有耳屎的原因?”“我们家娃娃的耳朵里也有很多耳屎,可是他总是动来动去,我不敢给掏,好不容易等他睡着,刚一碰又开始动了,这样下去会不会影响听力?”“我听我婆婆说,宝宝耳屎多是上火的原因,给娃降降火看看。”……对于不少新手妈妈来说,宝宝的“耳屎”问题让人倍感烦恼:掏还是不掏?怎么处理比较恰当呢?

“其实掏不掏都应该视情况而定,不仅是孩子,成人也一样。”山西白求恩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士长王清提醒。

A有耳屎很正常掏不掏看情况

王清介绍,耳屎在医学上称为耵聍,是由耳道皮肤腺体自行分泌出来的物质,混合了灰尘、皮屑形成的,一般腺集中分布于外耳道外侧1/3段。“很多家长会认为宝宝耳屎多是因为‘上火’导致的,其实不是。”王清说,“宝宝耳朵里出现耳屎聚集是一件很正常的事。”这是因为宝宝耳朵里的耵聍腺分泌较旺盛,加上宝宝的外耳道相对于成人更狭长,外耳道肌肉比较松弛。宝宝在咀嚼食物时,下颌关节力量较小,因此耳屎不易排出,容易导致耳屎聚集。但家长们需要注意,如果宝宝突然出现湿耳屎并伴有摇头、揪耳朵等动作,就需要引起注意了,建议妈妈及时带宝宝去耳鼻喉科进行检查。

耵聍从性状上来看,分为干性耵聍(干耳屎)和湿性耵聍(湿耳屎)。干耳屎就是常见干的、淡黄色的薄片,湿耳屎就是黏性十足的油脂糊团。他们都对耳朵有润滑保湿作用,如果没有耳屎,耳道过于干燥,会引起耳痒、皮肤烧灼感。同时,还可以防止水、异物、飞虫等直接刺激或破坏外耳道壁以及鼓膜。另外,耵聍还有一定的抗感染作用,尤其是油性耵聍,这也是有的宝宝虽然耳屎不断但是并没有耳部感染流脓的原因。

那宝宝耳朵里的耳屎需要掏吗?对此,王清表示,“原则上,如果不产生症状,就无需处理。”相比成人来说,宝宝的耳屎分泌更易干燥成片状,加之耳道本身就有自我清洁的功能,那在宝宝吃饭、打哈欠或者说话时,伴随着下颌运动,借助皮肤上细小的汗毛,就会把耳屎悄悄地送到耳道口排出体外。除此之外,反复掏耳朵还会破坏耳道皮肤自然屏障,导致外耳道炎,甚至会引起耳道湿疹。而且,小宝宝们取耵聍时往往不太配合,家长如果强行用镊子或耳勺取还可能误伤耳道黏膜和鼓膜,造成感染和鼓膜穿孔,得不偿失。但妈妈们需要注意:如果发现宝宝耳屎过多,已经堵塞了耳道、影响宝宝听力时,要及时清理耵聍。

B掏耳朵的两大误区要避开

王清介绍,和家长们交流时,她发现在给宝宝掏耳朵时,家长们经常会出现两大误区:使用棉签棒给宝宝掏耳朵或使用挖耳勺给宝宝掏耳朵。“这两种办法其实都不太可取。”她说。这是因为,常见的棉签并非医用消毒棉签,很容易把细菌传递进耳道内。而最关键的是,家长使用棉签时,虽然可以掏出一点点耳屎,但这样会把大部分耳屎推到耳道的更深处,有可能伤及耳膜甚至中耳腔。而使用挖耳勺给宝宝掏耳朵,首先要注意挖耳勺的材质,一般比较坚硬,而宝宝的皮肤十分娇嫩,即使是硅胶耳勺,也可能会划伤宝宝的外耳道肌肤,给细菌、微生物制造机会,导致宝宝感染。甚至家长如果用力不当,稍有不慎刺激或刺伤鼓膜,还会造成宝宝听力减退、甚至失聪的严重后果,因此也不推荐。

“我们比较建议宝妈们在给宝宝清理耳朵时,用湿润的毛巾或者湿巾轻轻擦洗宝宝的外耳就好了。”王清说。

但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引起家长们的重视:对于小月龄、不能向家长清晰表达不适感的宝宝,如果家长发现宝宝对柔和的声音没有反应(不是一次,而是经常),或经常出现揪耳朵、揉耳朵,并伴有痛苦或哭闹不止的行为,或从耳朵里掉出不同寻常量的耳屎团,建议家长带宝宝及时到医院就诊。

同样的,对于大月龄、可以正确表达自己不舒服的宝宝,家长们若遇到孩子说耳朵堵、不舒服情况,或突然出现耳朵一边听不到或者两边都听不到,过会又恢复正常的情况,耳朵疼痛、耳鸣的情况,注意力不集中、反反复复多次呼叫才有反应时,都建议带上宝宝及时到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

C避免耵聍栓塞宝宝、成人都要注意

“宝宝和成人都需要避免的,是耵聍栓塞。”王清表示,当外耳道内的耵聍分泌过多或排出受阻,使耵聍在外耳道内聚集成团,阻塞外耳道时,就被称为耵聍栓塞。耵聍栓塞影响听力或诱发炎症是耳鼻喉科常见病之一。

导致耵聍栓塞的原因比较多,有可能是因外耳道炎、湿疹,或在粉尘较多的环境中工作、挖耳等,使外耳道局部受到刺激,导致耵聍分泌过多;也可能是因为经常挖耳或耵聍被水浸渍等,影响了耵聍的正常排出导致的。而耵聍栓塞因程度及部位的不同,也会有不同的症状,一般外耳道未完全阻塞者,多无症状;患者有临床表现前来就诊时,往往可见到耵聍完全阻塞外耳道。

那么,平时该如何预防耵聍栓塞呢?“首先是保持外耳道清洁。”王清说。同时,不要经常掏耳朵。经常掏耳朵会使外耳道受到刺激,其皮肤鳞状细胞或基层细胞就会出现异常增殖,易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等病变。如果使用未经消毒的尖锐器械掏耳朵,很容易造成耳道、鼓膜的损伤,引起耳道感染、鼓膜炎和鼓膜穿孔,引起听力减退和邻近组织的感染。如果发现自己的耳朵里耵聍过多,可以定期到医院请耳科专科医生帮忙取出,防止出现耵聍栓塞。如果耵聍诱发了炎症,应先积极消炎,并尽快取出栓塞,以防引流不畅,致使炎症向内扩散。耵聍取出后,要注意保持洁净干燥。

对于已经出现耵聍栓塞的患者,王清建议不要自己掏耳朵,以防耵聍越陷越深;也不要让耳朵进水(如游泳时记得戴好游泳耳塞),防止耵聍膨胀。“正确的做法是到医院找耳科医生,医生会根据你的症状而为你‘洗耳朵’或用镊子取出来。”

山西晚报记者 张梦莹 通讯员 苗华丽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