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早熟是指女孩在8岁以前、男孩儿在10岁以前出现青春期特征,即第二性征的一种内分泌疾病。性征与真实性别一致者为同性性早熟,不一致者为异性性早熟。
性早熟因发病机制和病因不同,分为中枢性性早熟和外周性性早熟两种。

女孩起病最早可在出生后1个月开始有阴毛生长,3个月时出现月经来潮,发病迟者可在儿童期出现症状。一般先有乳房发育,继之出现阴毛、阴道分泌物增多,外生殖器发育,最后月经来潮,腋毛出现。月经周期开始时不规律,也无排卵,但经过数年后卵巢发育成熟,月经周期开始规律并有正常排卵,此时有妊娠能力。
男孩表现为过早的阴茎和睾丸同时增大,以后会有阴茎勃起,出现阴毛、腋毛、胡须、痤疮及声音变粗,甚至可有射精现象。肌肉容量增加,皮下脂肪减少。

在性发育的过程中,孩子有身高、体重的增长过快及骨骼的成熟加速。骨骺较同龄人提早闭合,骨骼生长时间较短,因此孩子最终身高较一般人矮,约有1/3的孩子成年后身高不足150厘米。
颅内肿瘤导致的性早熟者,在早期仅出现性早熟表现,后期开始出现颅内压增高、视野缺损等定位征象。

预防性早熟,主要是在孩子的饮食起居方面多加注意。
饮食方面需要注意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和富含蛋白质的鱼类、豆制品,少吃含脂肪过多的食物,特别是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
关心孩子的心理发育,以免出现身心发育不平衡而致情绪障碍,开展正常的性教育活动,使孩子顺利过渡至青春期。
儿童禁止服用含有性激素类的滋补品,如人参蜂王浆、鹿茸、新鲜胎盘、花粉等,以预防假性性早熟的发生。
儿童不使用含有激素的护肤品,不食用含生长激素合成饲料喂养过的禽畜类食物。
文中知识参考自中医治未病指导丛书《治未病培育稚嫩的幼苗》,总主编 郑玉玲,分册主编 陈玉龙,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责任编辑: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