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是一种常见于夏季高热环境的疾病表现,轻者可能有头晕、无力、呕吐等症状,重者可发生痉挛、晕厥、衰竭、休克等,如果发现或者处置不及时,甚至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对中暑决不能掉以轻心。
中暑能有多严重?
正常人体体温波动范围很窄,构成人体的细胞只有在37摄氏度左右才能存活并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人体高温持续42摄氏度以上不退时,就会出现机体蛋白变性、功能失活,甚至细胞坏死。中暑导致死亡是由于高温引起身体机能失常,使人体细胞和器官发生功能障碍甚至损伤坏死,最终导致多个器官功能衰竭。中暑的主要致病环节是因为散热障碍,体温不断升高从而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因此,对于中暑,治疗的核心原则就是快速降温。
中暑了怎么办?
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容易中暑,在此条件下进行高强度运动、劳动更容易发生中暑。老年人、孩童、体弱者没有高强度活动也容易中暑。三伏天有的产妇长衣长袖捂被子,也容易中暑。
发生中暑,应迅速脱离高温、高湿、日晒环境,至阴凉处、通风处静卧,避免高强度运动和重体力劳动,有条件的要将病人置于空调环境,争取去掉衣物以帮助散热。神志清楚、无吞咽困难者要及时补充含盐清凉饮料,如淡盐水、冷西瓜水、绿豆汤等。轻者经以上处理即可恢复,重者需要前往医院诊治。
中暑高热者要迅速降低核心体温,争取在半小时左右将核心温度降至39摄氏度以下,同时注意生命体征、神志变化及各脏器功能状况。
降温多主张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利用传导、对流、辐射和蒸发的机制进行。如将身体(头部除外)浸于4摄氏度水中降温,但这种冷水会让神志清楚者感到非常不适,还要避免将体温降得过低;或者去除衣物,身上洒上温水,用风扇吹风加强蒸发降温;也可辅以冰毯或者包裹的冰袋置于大血管部位降温。
如何预防中暑?
高温中暑重在预防,如改善高温、高湿的作业条件,加强隔热、通风、遮阳等降温措施,外出时注意遮挡日晒;适当多喝含盐清凉饮料,而不是等口渴后才补充水分,含盐加糖的饮料有利于提高饮水量;注意饮食和休息,休息不足、疲劳和饥饿条件下也容易发生中暑;使用空调降温,或多次到空调环境降低体温,即使短时间在空调环境停留,也会大幅度降低中暑或严重中暑的发生,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体弱者等机体调节能力差的人群,但使用空调时也要避免空调风直吹或者温度调得过低。 (据新华社)
(责任编辑: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