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出腹中10斤“怪石”
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金刚堰路的省市合作医院太原市第七人民医院(山西省人民医院结直肠肛门专科联盟医院),接收诊治病患时碰到了一件奇特事,我省两市的两位11岁女孩在这里不期而遇,小小年龄,腹中竟同样隐藏着10斤“怪石”。腹生“怪石”,让她们疼痛难忍,又常想呕吐,无论躺着走着站着,常有大便漏出现象发生,生活异常痛苦。
本该无忧无虑的年龄,两位女孩却承受着心理和身体上的双重压力,“怪石”体内作怪,在疼痛的折磨之下,她们终将难言之隐分别告诉自己的母亲。家长听后大吃一惊,仔细观察后发现孩子大便失禁时有发生,无论在家还是到校园上课的路上……这可怎么办?她们急忙让孩子停课告假看病,在附近几家医院多次住院治疗,两个多月都未见效。
近日,来自太原和临汾的两位患病女孩先后来到太原市第七人民医院检查治疗,仪器清晰地显示,她们腹内下垂的肠道内竟有10斤重的近似黄岗岩石般的“怪石”。只有把患者体内的“怪石”取出,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10斤“怪石”如何取出成为医生要面对的难题。山西省人民医院翟春宝主任医师团队经多次会诊,面对女孩干燥如石的粪便因堵塞直肠不能顺利排出的困境,他们先采用灌肠软化治疗法,实施前期分级软化治疗,随着“怪石”的逐渐软化和小化,随后经肛门实施微创手术,终于把“罪魁祸首”10斤“怪石”取出。
不科学饮食习惯是诱因
“怪石”是什么?诊治盆底及便秘疾病有丰富经验的翟春宝教授为大家科普:这个重达10斤、硬度顽似黄岗岩的“怪石”,被医学界称为“粪便嵌塞”,即干燥的粪块持久滞留堆积在直肠内不能排出,引起严重的便秘症状和局部疼痛,是直肠便秘和失禁的一种形式。
“怪石”聚集,祸害多多。但“怪石”究竟从何处来?翟春宝为大家解惑,“怪石”是因较长期性直肠便秘导致,当人体肠道内经各种消化的粪便早已到达直肠,但因为神经反应迟钝,不能引发便意,致使大肠不能蠕动,因而引起排便困难,因粪便嵌塞而引起“大便失控”即大便时有失禁。这两个女孩就是由于粪石嵌顿在直肠内形成了一个质地非常坚硬的石头,卡在直肠里,把直肠撑到一定程度后引起肛门部的失禁,这块“怪石”如不及时排除,势必在体内越聚越大,愈结愈坚,会引起身体不适,如腹痛、腹胀、排便困难、失禁等问题,饮食结构单一且活动量少的人是“顽石症”及“肠道溃坝症”的易发人群。
在接诊的这类型患者中,多数患者在饮食中存在误区,如过度、长期食用精制白米面,膳食纤维严重缺乏。翟春宝曾遇到过这样一位患者,完全不吃粗粮,甚至连小米粥都喝不下去,理由是划嗓子。翟春宝说,膳食纤维对于人体很重要,膳食纤维包括水溶性膳食纤维和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由于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所以在促进排便、防治便秘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其中水溶性膳食纤维像海绵一样可以吸水膨胀,使粪便保持一定的水分与体积,润滑粪便;而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可以像“扫帚”一样,促进胃肠道蠕动,利于粪便的推进和排出。
翟春宝补充,还有一些人存在饮水过少,造成身体缺水,大便中的水分就会被大肠吸收,大便就会变得干燥;严格控制油脂摄入也会让肠道缺少脂肪的润滑而导致排便困难。虽然大多数人有脂肪摄入过多的危机,但也不要因此完全远离脂肪,合理的膳食,让病痛远离大家。
健康膳食+合理运动
如何避免“怪石”产生,让其不再作怪?关键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翟春宝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人们在日常饮食中健康膳食的重要性。早饭吃饱是关键,能量刺激很重要。他提醒,一定要注意饮食的量,因为只有足够的量,才足以刺激肠蠕动,使粪便能正常通行排出体外,此应该叫“排污纳新”。粗粮细粮搭配吃,含粗纤维是个宝。在饮食中应注意多吃粗粮粗纤维食物,主食不要太精细,因粗杂粮消化后残渣多,可有效增加对肠管的蠕动刺激,另外多吃含粗纤维丰富的蔬菜和水果,尤其果皮不应丢,它里面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多。多喝清水保水分,清早饮杯淡盐水。多喝水很重要,只有多喝水,才能保持肠腔内有足够的水分软化粪便,如每天清晨饮一杯淡盐水,可增加化解粪便的能量并刺激肠蠕动,很利于排便。
除此之外,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很重要。散步快步相结合,良好运动促蠕动。人不宜久坐久蹲,要适当活动,要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如散步和快步走交替进行的方式就很好。养成提肛和定时排便的习惯。每天早晨排便前练习提肛,将肛门向上提,然后放松,接着多次练习,每次提练50次左右,持续5分钟至10分钟,会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既对便秘有缓解作用,还可及早预防痔疮病的发生;要定时排便,有了便意却不及时排便,常常忍着,直肠感觉神经就变得迟钝,出现习惯性便秘。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它担负着人体大部分的排毒任务,人体大约80%的疾病都与肠道是否健康运行有关,养颜养胃更要养好肠,一定要注意饮食结构,关心肠道健康,多喝水适度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方可避免“怪石”出现,确保肠道健康,摆脱疾病困扰。(据《山西日报》)
(责任编辑: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