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健康频道>>健康>>正文
“暖气病”来袭 多因环境干热所致
2025年11月27日 10时01分   大河网

“暖气病”来袭 多因环境干热所致

预防“暖气病”,建议保持室内温度18℃~22℃、湿度40%~60%

居民在擦拭暖气片 新华社记者 李云平 摄

□记者 孙倩文

日前,郑州市2025—2026采暖季的供暖工作已全面展开。然而,在享受温暖的同时,不少人却开始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发痒、鼻塞咳嗽等不适。这很可能不是生病了,而是遭遇了“暖气病”!

所谓“暖气病”,并不是一种真正的疾病,而是由于暖气造成室内环境干热所引发的一系列身体不适。为什么温暖干燥的环境会引发人体不适?中医又是如何解读“暖气病”的?对于大众来说,如何更好地预防“暖气病”?为此,记者采访了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宋玮、河南省中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医师周云洁。

01

长时间待在暖气房 易出现一系列不适

“‘暖气病’并非医学上的疾病名称。”周云洁介绍,“暖气病”是因冬季室内暖气开放,人体长时间处于温暖密闭干燥的环境中,身体出现的一系列不适症状的统称。按照中医理论,“暖气病”核心病因是燥热之邪侵袭人体,导致人体津液耗伤或阴阳失调,进而出现肺燥津伤证、肺胃阴虚证、阴虚内热证等。

那么暖气创造的“温热干燥”室内环境是如何破坏人体阴阳平衡,导致一系列不适的呢?

周云洁说,冬季开暖气后,室内环境又热又干,容易打破阴阳平衡。冬季本该藏阳气,暖气持续烘烤,阳气无法收敛,反而一直外散,阳气白白耗散导致虚热,让人手心热、心烦失眠。同时,干燥空气像抽水机,抽走身体里的阴液。阴液原本像润滑液,负责润滑皮肤、喉咙、肠道,阴液损耗就会导致皮肤干、喉咙痛、口干舌燥、大便干。一热一干之下,阴液不够、虚热过剩,阴阳失衡就引发了各种不适。

宋玮介绍,“暖气病”的核心病理机制是机体水分过度丢失导致的内环境紊乱。正常成人每日经皮肤、呼吸道蒸发水分约800毫升,供暖后室内湿度常降至20%~30%(理想湿度为40%~60%),水分流失量可翻倍。长时间处在干燥环境中,还易使免疫屏障受损,呼吸道的防御能力下降,病毒、细菌更容易入侵。当室内外温差超过15℃时,血管还会反复收缩扩张,交感神经兴奋,出现头晕、乏力、嗜睡等“应激反应”。

02

预防“暖气病” 把握“黄金温湿度区间”

“暖气房与室外的温差可达20℃以上,这种剧烈的冷热交替刺激会对人体造成一系列冲击。”宋玮提醒。

首先是心血管系统,从25℃的室内到-5℃的室外,寒冷刺激会使外周血管瞬间收缩,导致血压骤升10mmHg~20mmHg,容易引发心血管不良事件。而由室外返回室内时,血管则会扩张,可能出现头晕、体位性低血压。其次是呼吸系统,冷空气刺激气管可致平滑肌痉挛,哮喘患者可能突发喘息。鼻黏膜血管收缩导致局部缺血,病毒更易定植。此外,频繁冷热交替还会使皮肤角质层含水量骤变,出现脱屑、瘙痒,老年人尤其明显。

那么,大众该如何预防“暖气病”呢?宋玮建议,冬季房间内“黄金温湿度区间”应保持温度18℃~22℃,湿度40%~60%。想要增加室内湿度,除了使用加湿器,还可以尝试以下增湿妙招:

在暖气房里放一盆水,水盆上放一条湿毛巾。每天用温水拖地1~2次。洗完的衣物在室内自然晾干,既能增湿,也能避免衣物过度干燥起静电。

此外,还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每天喝1500毫升~2000毫升温水,避免浓茶、咖啡。适当通风,每天开窗2次~3次,每次15分钟~20分钟,避免室内空气污浊。避免冷热交替过快,外出提前10分钟关小暖气,进门后不要立即脱衣服,让身体逐步适应温差。加强锻炼,每周3次~5次有氧运动,如慢跑、打太极拳、练八段锦等,增强体质。

“老年人要避免过度保暖,防止血管扩张导致低血压,同时建议多吃富含水分的食物。有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还要遵医嘱规律服用药物,定期复查。”宋玮提醒道。

03

守护冬季健康 宜温而不燥、润而不寒

冬季宜“温补”,但暖气房内又易“上火”,这个矛盾应该如何平衡?周云洁说,平衡这一矛盾的核心是温补不燥热、润燥不寒凉,关键在于温和进补和适度润燥,既贴合季节特性,又适配暖气环境。

温补可选择温而不燥的食材,如鸡肉、牛肉、山药等,避开羊肉、辣椒等燥热食材。也可在进补时搭配润燥食材,如炖鸡汤时加玉竹、百合,煮羊肉汤时放白萝卜、甘蔗,避免单一温补导致上火。

润燥则用润而不寒的方式,拒绝冰饮、生冷瓜果等寒凉品,选温性或平性润燥食材,如雪梨蒸着吃、白萝卜煮水喝、蜂蜜温水冲调。茶饮首选麦冬、玉竹、沙参等平性滋阴食材。

周云洁还为大家推荐了几款“滋阴润燥”、适合供暖季的食疗方和茶饮方:

●冰糖雪梨炖百合 取雪梨1个,顶部1/3处切开,挖去梨核。放入冰糖5克、干百合10克,盖上梨盖,放入碗中,隔水蒸30分钟,至梨肉软烂,喝汤吃梨。雪梨生吃偏凉,蒸熟后寒性大减,润肺生津效果突出,百合养阴润燥。本品适合干咳、喉咙干痛。也可加入枸杞平补肝肾,效果更佳。

●山药百合小米粥 取小米50克、山药30克(去皮切块)、干百合10克,一同放入锅中加水煮成粥即可。方中山药健脾益气,平补肺脾肾三脏,百合养阴润燥,小米最养胃气。本品适合口干且伴消化不良、容易疲劳者。

●银耳百合莲子羹 取银耳10克、干莲子20克、干百合15克、枸杞5克、冰糖20克;银耳冷水浸泡至完全泡发变软,撕成小朵;干莲子和干百合用温水浸泡30分钟,使其稍微软化。将泡发好的银耳、莲子加入足量清水放入锅中,大火煮沸后,用勺子撇去表面浮沫,转为小火,盖上锅盖慢炖1小时。此时加入泡好的百合和冰糖,盖上锅盖小火炖煮30分钟,关火前5分钟撒入枸杞,轻轻搅匀。方中银耳滋阴润肺、养胃生津,莲子补脾安神,百合养阴润燥,枸杞平补肝肾,全方润燥之力雄厚,还能安神助眠。

●麦冬玉竹茶 取麦冬5克、玉竹5克、枸杞3克,诸味共入杯中,用沸水冲泡,焖10分钟即可,频服代茶饮。方中麦冬是滋阴的核心药材,尤其擅长润肺养阴、清心除烦,玉竹擅长润肺养阴,性质平和,滋阴而不腻,枸杞平补肝肾且调整茶饮口感。本品适合长期在暖气房饮用,缓解口干舌燥。

●沙参枸杞菊花茶 取沙参5克、枸杞5克、菊花3克,诸味共入杯中,用沸水冲泡,焖10分钟即可,频服代茶饮。方中沙参滋阴润肺,枸杞补阴明目,菊花清热润燥。本品适合暖气房里口干、眼睛干涩的人。

●桑菊冰糖萝卜水 取白萝卜200克切片,加桑叶5克、菊花3克、冰糖5克,放入锅中加水500毫升煮15分钟,或放入壶中用沸水焖泡20分钟即可。方中白萝卜润肺化痰,桑叶菊花能清热润燥、舒缓咽喉,冰糖温润且能调口感。本品适合痰多黏稠、喉咙有异物感者。脾胃虚寒、容易拉肚子的人可少放萝卜,多加2颗红枣中和寒性。

“温而不燥、润而不寒,平衡温湿度与生活习惯,才是冬季健康的关键。”宋玮提醒。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