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健康频道>>健康>>正文
顺时养生 春捂秋冻有讲究
2025年11月04日 10时24分   大河网

□菏泽市牡丹区中医医院王拓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这句中医谚语蕴含着顺应自然的养生智慧。中医认为,人体与四季更迭息息相关,通过科学调整衣食住行,可帮助身体适应气候变化,预防疾病。

春捂:护阳防寒,循序渐进

春季气温波动大,昼夜温差可达8℃以上。此时人体阳气初生,毛孔开泄,若过早脱去冬衣,风寒易乘虚而入,引发感冒、关节疼痛等问题。中医强调“春捂”需遵循“815原则”:当昼夜温差超过8℃时,应重点保暖头部、颈部、腰腹和脚踝;待气温稳定在15℃以上并持续两周后,再逐步减少衣物。

分层穿衣内层选择透气棉质内衣,中层搭配薄毛衣,外层备风衣或薄棉衣,便于随气温增减。

重点保暖头部为“诸阳之会”,外出可戴薄帽;颈部有大椎穴,佩戴围巾可防风寒;腰腹为“肾之府”,避免穿着露脐装;脚踝分布三阴交等穴位,需穿长袜或运动鞋。

饮食辅助春季肝气旺盛,宜食辛温发散的韭菜、香菜,搭配甘味的大枣、山药,助阳气生发。

秋冻:敛阳润燥,适度为宜

秋季由热转凉,人体需逐渐适应低温以增强耐寒力。若过早穿厚衣,毛孔开泄导致汗液流失,易伤阴津,但“秋冻”并非盲目挨冻,而是以“不觉明显冷感”为度。体质虚弱者或婴幼儿需灵活调整,避免受凉。

分层增减初秋可穿薄长袖,深秋加外套,备好马甲、薄毛衣等过渡单品。

重点护肺秋季肺脏易受燥邪侵袭,需保护口鼻和颈部,避免直接吹风。

饮食润燥多吃百合、银耳、梨等滋阴食物,少吃辛辣烧烤,防止“上火”。

中医养生核心:天人合一

中医强调“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防病养生应顺应四季。春季肝气旺,若情绪压抑易导致肝郁;夏季心火盛,过度贪凉会损伤阳气;秋季肺燥,辛辣食物会加重干燥;冬季肾阳藏,熬夜会耗伤元气。通过科学调整衣食住行,可帮助身体达到“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

中医认为“七情致病”,春季防怒,夏季静心,秋季避悲,冬季敛神。可通过听音乐、读书、与亲友交流等方式保持心态平和。

温馨提示:中医养生需结合个人体质(如气虚、阴虚、湿热等),若出现持续不适,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制订个性化调养方案。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