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人民医院(山东省立医院集团东营医院)武凯伟
胃痛、胃胀……许多慢性胃炎患者深陷用药缓解、停药复发的困境。中医着眼于整体调养、修复根本,为解决慢性胃炎反复发作提供了独特思路。
慢性胃炎反复难愈,关键在“本虚标实”。
“本虚”即脾胃虚弱。如果脾胃之气不足或脾胃阳气亏虚,无法正常运化食物,就会导致腹胀、食欲差、乏力等症状。如果胃中津液不足,易生虚热,则会导致胃部隐痛灼热、口干等。
“标实”即在脾胃虚弱的基础上产生病理产物。情绪、压力横逆犯胃,导致胃脘胀痛、嗳气频繁。饮食不节、湿邪内生或郁久化热导致口苦口臭、舌苔黄腻、胃部灼痛等症状。久病入络,形成瘀血,导致胃痛位置固定、如针刺。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关键在于辨证施治。
肝胃不和型表现为胃胀痛连及两胁,嗳气、打嗝多,情绪烦躁或抑郁时加重,常叹气。治疗重在疏肝和胃、理气止痛,常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建议通过冥想、运动等方式做好情绪管理,也可以按摩太冲穴、膻中穴。
脾胃虚弱型表现为胃部隐痛喜按,食欲差,饭后腹胀明显,疲倦乏力,大便稀溏,怕冷。治疗重在健脾益气、和胃止痛,常用香砂六君子汤、黄芪建中汤加减。建议规律饮食,每餐七分饱,避免摄入生冷食物。日常也可艾灸足三里、中脘。
脾胃虚寒型表现为胃脘冷痛,喜温喜按,遇冷时加重,呕吐清水,手脚冰凉。治疗重在温中健脾、散寒止痛,常用理中丸、附子理中丸加减。建议禁食生冷寒凉的食物,注意腹部保暖,日常可艾灸神阙穴。
脾胃湿热型表现为胃脘灼痛,口干口苦、口臭,恶心反酸,舌苔黄厚腻,大便黏滞不爽。治疗重在清热化湿、和胃止痛,常用半夏泻心汤、连朴饮加减。建议清淡饮食,日常可饮陈皮薏米水,按揉内庭穴。
胃阴不足型表现为胃部隐痛伴灼热感,饥不欲食,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舌红少苔。治疗重在养阴益胃、和中止痛,常用益胃汤、沙参麦冬汤加减。建议多吃银耳、百合、藕、梨等甘凉滋润食物,避免摄入辛辣食物。日常可按揉三阴交。
中医调理脾胃是“系统工程”,贯穿生活点滴:
饮食有节,每餐定时定量,做到细嚼慢咽,忌食冰冷、辛辣刺激、油腻煎炸、过度加工的食品;学会正确纾解压力,保持情绪平和;起居有常,避免熬夜,注意腹部保暖;做到戒烟限酒,避免烟酒直接刺激损伤胃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