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健康体重管理门诊设置与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属(管)、省(区、市)属综合医院、儿童医院、中医医院要在2025年6月底前基本实现健康体重管理门诊设置全覆盖。
目前体重管理门诊开设情况如何?公立医院在健康减重方面有什么“秘诀”?记者进行了调查。
走进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多学科联合减重门诊,候诊区坐满了人。42岁的王女士身高1.65米,体重达85公斤,体检时血糖偏高让她心急如焚。王女士说:“听说这里能科学减重,就赶紧来了。”
像王女士这样的案例并非个例。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及肥胖率已超50%。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已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此外,儿童肥胖问题同样不容忽视。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当前,我国6岁至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约为19%。
为了减肥,很多人尝试过极端节食、代餐甚至减肥药,但往往反弹快,甚至损害健康。科学减重需要医学干预,而非盲目尝试。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多学科联合减重门诊暨减重中心副主任医师陆迪菲表示,体重管理不是单纯减重,而是改善整体健康。
记者走访多地发现,体重管理门诊并非简单“开减肥药”,而是结合医学评估、营养指导、运动处方、行为干预等综合手段,形成个性化方案。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多地医院已开设体重管理门诊。
部分基层社区医院也在试点体重管理服务。杭州市拱墅区长庆潮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营养体重管理门诊自开设以来,已累计管理110余名就诊者。
尽管体重管理门诊发展迅速,但在落地过程中仍面临理念、人才、考核机制等挑战。受访专家表示,未来需从政策支持、公众教育、技术创新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受访专家建议,下一步应制定国家标准,建立从筛查诊断到随访管理的全流程规范,推动“互联网+体重管理”模式,让科学减重服务更可及。同时,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体重管理门诊,未来更多社区医院有望成为居民健康减重的“第一站”,形成“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机制。
文图据新华社
(责任编辑: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