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忻印象频道>>忻印象>>正文
孔子义利观的理想性
2019年09月23日 17时06分   山西新闻网

孔子很少言及“利”的问题,偶或有之,也常常与“义”对举。到了孔子所生活的春秋末期,“义”由对君主品行的要求,演变为君子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法则。与前人相比,孔子及其门人在使用“义”这一概念时,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强调“义”对于个人道德行为的重要性。第二,在君臣关系层面,突出臣下这一方面的“义”。第三,从现代哲学的角度看,作为抽象的价值标准,《论语》中的“义”虽然也具有“公正”等含义,但在多数情况下,却只有形式意义而无内在规定性。孔子的义利之辨首先着眼于君子对私利的克服,这种主张具有高度的理想性。(王超/文据2019年9月7日《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