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忻印象频道>>忻印象>>正文
古代斗草之乐
2019年06月20日 12时06分   山西新闻网

在古代,斗草之风风靡民间,贵胄子孙亦游乐其中,虽比不上斗茶显得风雅,斗草之娱却自有妙趣。

斗草,又称斗百草,本属端午民俗。古时,每年端午节,人们去郊外采药取草,插艾门上,以解溽暑毒疫,此习俗慢慢衍成定俗。端午时节,古人收获诸草之余,遂以草作为比赛对象自娱,举行斗草比赛。成年人或斗以花草名,或斗以草的品种多寡,多则胜,少者败。儿童或以叶柄相互勾拽,断者为输。古代斗草虽简,却也极具娱乐之趣。

斗草起源已久,明·罗颀《物原》云:“(斗草)始于汉武。”先秦时期的斗草,最初只是简单的游戏,用植物枝茎互相比拼,分出胜负。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种简易的斗草在我国南方已演变为端午风俗,时称“踏百草”。踏百草游戏之所以相沿成俗,并广受人们喜爱,是因为古俗认为五月为恶月、毒月,必须采集百草来解厄,以渡过难关。而在我国南方,五月之初,时为仲夏,多雨潮湿,细菌繁殖快,易于染病,悬艾叶、菖蒲于门前,可借助它们挥发的气味驱除邪气,消解病毒。人们到郊野采集百草的过程中,娱乐式的斗草游戏,便自然发生并流行起来。探究事物原始之属的史料《事物纪原》记载:“竞采百药,谓百草以蠲除毒气,故世有斗草之戏。”

至唐代,斗草游戏盛行于男女老少之间,其中不乏文人墨客,他们不但比赛草的韧性,还比谁认识的植物更多。斗草时,随口能说出百草名字的便受人尊敬。后演变成不但要说出草的名字,还要讲得出草名的由来和历史掌故。再后来,演变成以草为题,吟诗作对,遂将斗草变成了诗文盛会和风雅的游园竞赛。

在早期,将植物互相拉扯分出胜负的斗草,叫“武斗”。而文人之间比拼知识和文采的斗草,则称为“文斗”。具体说来,“武斗”是斗草者各执一草在手,以草茎相互交叉成十字状,并各自用力向后拉扯,断者为负。“文斗”是将采来的百草以对仗形式互报草名。谁采的草种类多,谁对仗水平高,并坚持到最后,谁就获胜。唐代诗人李商隐曾赋斗草诗《代应二首》,描述了当时的斗草之事:“昨夜双钩败,今朝百草输。关西狂小吏,惟喝绕床卢。”到了宋代,斗草之风盛行,除在端午节外,春社及清明也有斗草比赛。北宋词人晏殊作词《破阵子》也记述了斗草之乐:“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相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相传,五代时南汉主刘钺在皇宫后苑遍植奇花异草,每值春深花繁时节,就组织宫女斗草取乐。早晨打开后苑大门,刘钺一声令下,宫女们蜂拥而入,随意采摘,规定时间一到便锁上大门。然后宫女们集中起来在大殿中比胜负,谁采的种类多谁就取胜,负者要献出银子,最后将这些银子集中起来作为宴会的费用,以飨众人。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