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忻印象频道>>忻印象>>正文
端午节说“五”
2019年06月20日 12时05分   山西新闻网

端午即农历五月初五,古称重五,又称端五、端阳。端午本是阳节,因避讳阴气滋生便有了端午节吃“五黄”饭、插“五色”草、穿“五毒”衣、带“五色”线的习俗。

吃“五黄”饭。古人认为端午节食用黄豆芽、黄鱼、黄鳝、黄瓜,饮雄黄酒,可以有驱瘟除毒、强身健体的功效。

插“五味”草。五味草都是草药,古称“天中五瑞”即菖蒲、艾草、榴花、蒜头、龙船花。这些草药都有消毒杀菌、驱除虫害、清洁空气的作用。《本草纲目》记载:菖蒲气温味辛,功能解毒杀虫。艾叶气芳香,能通九窍,炙疾病。

穿“五毒”衣。蜈蚣、蝎子、壁虎、蜘蛛、蛇谓之五毒,把这五毒绣在孩子的衣服上有镇邪驱害的作用。

带“五色”线。用红、黄、蓝、白、黑线结成一索,名为“百索”或“长命索”,系在孩子的脖子、手腕、足裸上,五色线象征五色龙,可以降服鬼怪、延年益寿。

中国文化中崇尚“五”,如:五帝、五行、五常、五岳等,而端午节更把五用到了极致,这些“五”都是与生命有关的动物、植物,并且都具有驱恶避害、祈求健康的意味,此谓端午节特有的文化意义。

五月是草长莺飞的时节,同时也是百虫肆虐、瘟疫横生的时日,一旦瘟疫漫延,人畜无可救药,所以人们在五月里充满了担心。在古代,五月俗称“毒月”或“恶月”,五日又被看作是不吉利的日子。

其实最初端午节的习俗本是夏至日的习俗,与人无关。夏至日的“至”有三义:一以明阳气之至极;二以明阴气之所至;三以明日行之北至,故谓三至。每到夏至日,都要隆重祭祀。因阳气至极万物茂盛要避毒,因阴气所至要避疾,故以角黍祭之;故采兰沐浴、续索止恶、悬草禳毒,顺应天时地和以益人命。夏至日、端午节本是两节,应是源流关系。两节时日相近,后因俗同又和伟大的诗人屈原联系在一起,端午节就取代夏至日成为中国人不可替代的节日。

端午节流传到今天,插“五味”草,带“五色”线的习俗还在民间流传,“五毒”衣也还有孩子在穿,端午习俗的沿袭也使得端午节的文化意义变得日益广博和深厚。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