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忻印象频道>>忻印象>>正文
虑 虒 邑
2019年03月17日 11时29分   忻州日报·文化旅游周刊

彭 图

虑虒邑的建置最晚当在赵襄子元年(前475)灭代之后,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五台曾是鲜虞人的发祥之地。鲜虞又作鲜于,《山海经·北次三经之首》:“又北三百里,曰泰戏之山,……虖池(滹沱)之水出焉……。又北三百里,曰石山,……鲜于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池。”

谭其骧认为鲜于之水即五台山清水河,若细考之,似应以清水河源头之一“虑虒水”为是。“虒”(读sī,此处为地名),传说中的兽名,似虎而有角,能行于水中。以此推之,滹沱河上游当为以虎为图腾的古代先民部落所居,这部落就是鲜虞。“鲜”由“鱼”和“羊”组成,五台山区有鱼又有羊,引申为“美好、善”,而邹虞是仁兽,鲜虞部落即有鱼又有羊、美好的仁义的虎族部落。

“鲜虞”之名最早见于《国语·郑语》周幽王八年(前774):“当成周者,南有荆蛮、申、吕、应、邓、陈、蔡、隋、唐;北有卫、燕、狄、鲜虞、潞、洛、泉、徐、蒲……是非王之支子母弟甥舅,则皆蛮、夷、戎、狄之人也。”

虽然鲜虞之名出现较早,但244年后的鲁昭公十二年(前530),对鲜虞的具体记载才出现于《春秋左传》。鲁昭公十二年(晋昭公二年,前530),“冬十月,晋伐鲜虞”。“晋荀吴伪会齐师者,假道于鲜虞,遂入昔阳。秋八月壬午,灭肥,以肥子绵皋归。晋伐鲜虞,因肥之役也”。鲁昭公十三年(529),“鲜虞人闻晋师之悉起也,而不警边,且不修备。晋荀吴自著雍以上军侵鲜虞,及中人,驱冲竞,大获而归”。

这时候的鲜虞已经走出五台山区,沿滹沱河向东发展到河北的今石家庄地区,被周封为鲜虞子国,国君称鲜虞子。鲜虞什么时候建国被封,史无明载。

《春秋左传》秉承的是“尊王攘夷”观念,凡载之于书中的蛮夷戎狄之事,都是在与周王朝或周之诸侯发生战争或有交结之时。《春秋左传》中北方戎狄最早出现的是“戎”(西戎),其次是“狄”,接下来便依次是长狄、赤狄、白狄、无终、鲜虞等。其出现都是他们的兴盛与被灭,这就形成了历史文献上蛮夷戎狄的有终无始,甚至像鲜虞一样的无始无终。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历史文献的一个缺憾。

经常看到一些书籍文章中将戎狄视为游牧民族,这个观念是错误的。中国历史文献中的戎狄是指夏商周时期的化外之民,全称是蛮夷戎狄,即所谓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他们都是本地土著,都是农耕渔猎部落,如东夷是东南沿海土著居民、南蛮是江汉湖广云贵土著一样,西戎便是陕甘宁西部土著,北狄便是晋冀陕北方土著。戎狄与胡人不同,胡人是战国末后期、秦汉时才兴起的草原游牧民族,是戎狄被驱赶到西部、北方草原,与当地土著融合才形成草原游牧民族,而不是游牧民族游牧到西部、北方形成戎狄。比如活跃在管涔山晋西北一带的燕京戎楼烦和林胡,他们依赖管涔山水草丰茂、地广人稀的自然条件,发展为骑射部落,被周封为戎狄楼烦子国,管涔山今天仍有楼子山就是证明。后来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将他们驱赶到河套地区,而不是他们从草原游牧到管涔山晋西北一带。楼烦骑兵大部分被赵武灵王收编入赵国军队,到秦末楚汉相争时,项、刘部队中还多有楼烦勇士,秦汉在今朔州到宁武一带置楼烦郡,都证明楼烦不是草原游牧民族而是晋西北土著。同样,春秋时在滹沱河上游五台山山区出现的鲜虞人也是本地土著,与鲜虞同时出现的还有盂县的仇犹,河北石家庄地区的鼓、肥、中山等北狄。

鲜虞是五台山区土著的另一个证明就是忻州市境内考古发现的旧石器地点其中有五台县台怀镇北侧“五台山旧石器地点”,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遗址则遍布忻州市全境14个县(市、区),共170多处,仅原平市境内就有51处新石器遗址,五台县12处,代县11处,定襄县8处,忻府区7处,繁峙县6处。说明此地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新石器时代则居住点相对稠密。

近年来考古发现了大量春秋战国时赵国大、小两型“虑虒”尖足布币,考古专家认为这些尖足布“起码在公元前453年至311年的140年间,那时候,尖足布在今山西至河北是通用的。实行大、小二等制的尖足布币‘虑虒’的铸造地仍以定在今山西五台县境为妥。”这些布币的出土,说明在公元前453年至311年的140年间,赵国在今五台置有虑虒邑。而《汉书·地理志·太原郡》中的虑虒县是由赵国虑虒邑沿袭而来。

唐杜佑《通典·州郡典》:“五台(汉虑虒县。隋改卢夷县为五台。有五台山。虑音庐,虒音夷。)”

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第十四:“五台县,中。西北至州一百二十里。开元户二千一百六十五。乡五。本汉虑虒县,虑,音闾。虒,音夷。属太原郡,因虑虒水为名也。晋省,后魏孝文帝复置,即今县理是也,属新兴郡。高齐改为雁门郡。隋大业二年改为五台县,因山为名也。五台山,在县东北百四十里。《道经》以为紫府山,《内经》以为清凉山。虑虒水,在县北十五里。”

五台县城附近有虑虒河,境内有虒阳河,五台古城村即为虑虒古城,从出土虑虒尖足布来看,虑虒古城的建筑时间至少应该在春秋晚期,或许就是当年鲜虞子国的最初都城。这一点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另外,东汉章帝时造有虑虒尺,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虑虒铜尺,建初六年八月十五日造。虑虒乃太原邑,建初则东汉章帝年号也。考章帝时,冷舜祠下,得玉律,以为尺,与周尺同,因铸为铜尺颁郡国,谓之汉官尺。”因为冷舜祠所发现的这件玉律上刻有虑虒尺三字,所以章帝所颁铜尺也刻虑虒尺三字,后来书法家们多有伪造,成为书家视为珍品的玉石镇纸。按虑虒之名为五台所独有,东汉冷舜祠所发现刻有虑虒尺的玉律应该出自古虑虒邑,那么虑虒邑的建立或当更早。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