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乡下有些年头了,但不管走多远,故乡的事儿总像一朵朵牵牛花,绕篱笆爬。那天我抬头看卷云,薄蓝的天空似有乡村广播声从云隙里传出来,如画如卷,声声入心,那是故土的乡音。
记不清是哪一年了,村子里准备安装有线广播,家家就要有广播听了,村子就像炸了锅,安静的家家户户顿时热闹起来。没几天,施工队来了,一根根木头杆子立在了池塘边、土堆旁、村巷里。公社派来的线路工踩着脚扣在木头杆子上爬上爬下,一忙就是三两天。围观的群众忽东忽西,跟着施工队来回跑,目光不停地瞧瞧这、瞅瞅那。线路工的脚扣像两个弯弯的大镰刀,他们的双脚分别伸入脚扣一端的扣套,双手抱住木杆,很自如地便爬到顶端。各家各户开始安装广播了,全家老少一下子围拢过来,心里早就乐开了花。师傅扛来一个木梯,沿着一条广播线路,将一根细铁丝从门框上面的缝隙里穿进来,很麻利地连接上广播,又一根细铁丝从广播上垂下来,直接插入泥土中。因这根铁丝接触地面,故叫作地线。那时乡村广播特简陋,只有一张坚固性较好的圆纸片,中央嵌一小块圆磁铁,我家就是这种片状广播,安放在正门旁边的墙壁上。在一阵欢喜中,各家各户的有线广播安装好了。
乡村广播开始播音了,家家户户都能从广播里知道外面的讯息,更重要的,还能了解到一些国家大事,有线广播也就成了乡亲们重要的新闻传播来源。那时有线广播一天播音三次,早中晚各一次。记得每天第一次播音时间是早晨5点50分,6点30分开始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7点广播天气预报,9点第一次播音结束。第二次播音是9点55分,直到中午1点。下午5点55分开始第三次播音,晚上8点30分转播中央电视台《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9点全天播音结束。那样的时光里,农闲之余,乡亲们就在家里听广播,天天能知道不一样的消息和动态,还有很多喜闻乐见的好节目。每天早上,广播里都会唱响嘹亮深情的歌曲,拉开了全天广播的序幕。那时我上小学,歌曲一响起,我也快要起床上学了,于是就躺在床上跟着一起唱。先是在心里唱,突然还会放声唱出来。接着有线广播播出本地新闻,转播省广播电台和中央广播电台新闻联播节目,从这些节目里,乡亲们不出家门就能知道好多耳目一新的消息。天气预报是每天都要播出的,还有国际新闻、农业科技、健康知识和观众点播节目。一到晚上,内容会丰富一些,评书快板、京剧、吕剧、河南豫剧、电影录音都会纷纷播出。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从乡村有线广播里,乡亲们知道了更多乡下人不知道的消息和知识,也在更多的节目中,有了精神的慰藉和愉悦。这段抹不掉的记忆和岁月,扎根在时光的巷子里,新生活中,乡村广播仍像一朵朵鲜艳的牵牛花,梦境一样又朝我走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