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忻印象频道>>忻印象>>正文
月儿圆圆话中秋
2018年09月23日 11时51分   忻州日报·文化旅游周刊

高 丽

又是一年中秋节,一轮明月当空挂,引发无限遐想:“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节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节日,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就有好几种说法:一说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早在春秋时期,帝王就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形成了中秋节。二说与农业有关。秋是收获的季节,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为了庆祝风调雨顺,人们设香案摆祭品,在八月十五月圆之夜祭拜月神,以表达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感恩之情。三说隋末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解决了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的军粮问题。不论哪一种说法,都表达了人们对这个节日的憧憬: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在这样的月圆之夜,心是澄澈的,情是浓烈的!

中秋节是一个令人神往的节日,有人说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起源于神话,人类实现美好生活的动力来源于神话。古代先人在金风送爽、月明星稀的中秋夜,仰望天空一轮明月和那月亮里面依稀可见的影影绰绰,于是就想到,那么高远那么皎洁的月亮应该是一座广寒宫吧!那里应该住着一位美丽善良的嫦娥仙子吧!她那么美丽动人应该有只玉兔常伴左右吧!于是在这样的月夜,就产生了一个个流传千古的神话,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捣药……这些凄美的神话既反应了当时生活的艰辛,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正因有了这美好的向往,才有了今天真实的“嫦娥号”月球登陆!嫦娥筑梦广寒宫,有梦想就有希望!

中秋节是一个温馨浪漫的节日。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在这月圆之夜吟诗作赋,抒胸感怀。“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凄美爱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福;“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的遗憾;“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的恋恋不舍!相传著名的唐代宫廷乐舞《霓裳羽衣曲》也与中秋节有关,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这神曲。千里婵娟,几许雾屏云幔,多少有情人在这中秋月圆之夜饮酒赏月,举杯对饮,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花在杯中,月在怀中。唯有今宵,皓月同普!

中秋节是一个举家团圆的节日。秋风浮动桂花飘香,一轮满月缓缓升起,如玉盘如明镜,高高挂在夜空中。一家人聚在一起乐融融、情浓浓!瓜果月饼摆满盘,举起手中的酒杯,与月同醉,送上彼此的祝福,感恩父母山一样的伟岸,海一样的包容;感恩爱人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不离不弃生死相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在外打拼的亲人举头望着这轮明月,把思乡的情寄给那飘向广寒宫的云,故乡的亲人只要看着这月亮就感觉到了暖暖的思念,深深的爱恋!

月儿圆圆话中秋,中秋节自古就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衰。月饼,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传说,早在殷、周时期就有月饼的雏形——“太师饼”,此饼边缘薄中心厚,是没有馅料的。汉代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时,将芝麻、胡桃引进中国,并作为月饼的馅料包进月饼,名曰“胡饼”。

《洛中见闻》曾记载:中秋节新科进士曲江宴时,唐僖宗令人送月饼赏赐进士。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脱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才和中秋节完美地“结合”。

真正有月饼的记录是在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中,和菊花饼、梅花饼等同在,且“四时皆有,任便索换,不误主顾”,可见,当时还不是只在中秋吃。到了北宋,在苏东坡的诗句中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提到了月饼的名称和月饼的做法。

清代,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风俗。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苏东坡之千古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道出了人们中秋吃月饼盼团圆的愿望。中秋节之夜,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吃着圆圆的月饼,望着圆圆的月亮,想来很幸福。中秋节吃月饼,是一种味道,更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种传承。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人们期盼丰收期盼幸福,中秋节也成了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