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忻印象频道>>忻印象>>正文
代县:腊八节的习俗
2018年01月26日 11时22分   忻州在线·忻州日报

◆原雪瑞

代县民间流传着喝“腊八粥”,吃“腊八蒜”的风俗,由来已久。一则与其积淀着异常丰富而灿烂的传统文化有关,二则与其崇文明理、代代守护不无关联。

代县作为佛教“净土”发祥地,腊八节又称“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据代县白人岩佛教经典记载:“更喜善会浴千佛,遂以期为饭僧日。”过去,信众用浴佛和食用腊八粥来表达对佛陀的纪念。腊八,在代县这一习俗的来历,多和佛陀成佛的故事有关。每逢腊八,代县多处寺院俱设五味粥,一早大开山门,诵经施粥,善男信女和各界人士纷纷祈请福粥。

关于“腊八粥”的做法,民间多以五种或八种食材为原料,分别为黄米、绿豆、大米、豇豆、红豆、花生、红枣、葡萄干等。腊八节临近时,代县人一般在初七晚上就开始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翌日晨曦时分,开始用微火慢熬,直到东方露出鱼肚白,一锅软软乎乎的腊八粥才算熬好。而后,心灵手巧的媳妇们将胡萝卜、白萝卜、白菜帮等切成细细缕缕的条块,然后加入大葱、豆腐、粉条、金针、刀豆角等烩在一起,香气扑鼻,诱人食欲,别有一番风味,戏称食粥“杂烩热菜”。甚则将胡萝卜、豆腐皮切成丝,与海带丝凉拌,那种另类的爽脆,简直夺人胃口。通红灶火的温暖,香气氤氲的热粥,五颜六色的凉拌,缠绵着大人小孩的味蕾,简直是冬日寂寞乡村的心灵慰藉,和城乡打工者的温暖感动,也是独在异乡为异客者的梦寐所求。腊八粥熬好之后,旧时代县人会有祭祀祖先、神灵和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 天地吃点腊八饭,风调雨顺收丰年。”以表感恩,不忘初心。之后要馈送亲邻,以示远亲不如近邻,同时提醒人们:亲戚三年不登门,两旁外人也不如。不过,腊八粥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取意佛家过午不食之义。最后才阖家聚食,暗合先别人后自己的舍己精神。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直至腊月二十三,取其“年年有余”的寓意。

代县道教讲求仙道贵生,视腊八粥为养生佳品。因了道家思想的浸润,殷实人家腊八粥里少不了莲子、栗子和大枣。后来,粳米、桂圆等逐渐加入熬腊八粥的食材中。

腊八蒜是在元旦后、腊八前腌制的。代县人说话诙谐有趣,因为腊八蒜的蒜字,和“ 算”字同音,买卖人要在这天拢账,把这一年的收支、往来账核算出来。欠账要收回来,但要文雅不失气度,于是,掌柜的借送腊八蒜之名委婉表达要对方准备还钱。这是过去代县各家商号催款的经营之道。腊八蒜,做法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先用清水浸泡,然后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或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和少许糖,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便可。

在代县,腊八亦有忌讳。“ 荤年素腊八”、“腊不浴,腊不轧”是过去代县百姓深谙的一句民谚。意思是说,腊八这天不吃肉。不能随意洗澡和上碾轧谷米。其实,传统意义上的推碾磨各家早在清闲的十月已完成。

腊八节是农历腊月里最重大的一个节日。过完腊八,乡村百姓就要进城安顿年货,各类庙会也开始操办起来,空气中“年味儿”也像微信群里的问候一样渐渐浓密起来。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