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忻印象频道>>忻印象>>正文
折家将在岢岚
2023年11月07日 09时31分   忻州日报·文化旅游周刊


岢岚宋长城

岢岚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这块土地上发生过数不清的战争,出现过一代又一代英雄豪杰,折氏一族就是其中的代表。

从唐代初年至北宋末年,折氏一族“内屏中国,外攘夷狄”。五代诸国与北宋为减轻西顾之忧,皆许其父子兄弟相传,袭其世次。折氏除驻守府州外,折德源一支在北宋初期迁居岢岚,岢岚折家将为捍卫边疆、保家卫国作出卓越贡献。

北魏时期,岢岚为秀容郡地,后因其地有岢岚山,故名“岚州”。隋初复置楼烦郡,岢岚为其属地,隋大业三年(607年),置岢岚镇。唐永淳二年(683年)改为岢岚栅;长安三年(703年)置岚谷县,属岚州;神龙二年(706年)废县置军;开元十二年(724年)复置岚谷县,属岚州,隶河东道。

宋建隆二年(961年),折德扆朝见太祖,赐归镇,宋廷许他世袭府州。同年,其弟折德愿大败北汉军于岚州境内,自此折家在岚州建起势力范围。折德扆次子折御卿是北宋开国名将,随太祖征河东,大破岢岚军,擒军使,杀刺史,活捉大将,四次徙官为府州观察使、永安军节度使,多次击败契丹军。北宋淳化五年(994年),于子河汊之战歼敌五千多人,获马一千匹,宋太宗赐旗以壮军威。之后契丹窥边不止,折御卿整日练兵备战,劳累成疾,契丹乘机再次入侵。折御卿带病出战,敌将望见即抱头鼠窜。折母派人召他回去,他对来人说:“世受国恩,边寇未灭,御卿罪也。今临敌弃士卒自便,不可,死于军中乃其分也。为白太夫人,无念我,忠孝岂两全。”说完泪如雨下,第二天病故于军中,获赠侍中。宋太宗听闻“痛悼久之”,称折御卿为宋代军将忠勇的典范,并在岚州宜芳立祠奉祀。

折彦质画像

折可适也是岢岚的一位折氏名人。北宋诗人张舜民在《挽折经略》中曰,“藿食野人何不寐,只忧御敌失长城”,其中指的就是北宋名将折可适。折可适出生在战乱年代的将门之家,从小精于骑射,名将郭逵见了都惊讶地说“真将种也”,于是推荐他应廷试,考上了延州兵。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折可适随种谔出塞,取绥州战罗兀,成长为一名勇敢的战士。元丰四年(1081年)为维护边境和平,宋神宗发动对西夏的西征。在收复米脂的战役中,折可适英勇善战,杀敌无数,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第二年,折可适从沈括部将曲珍攻讨夏金汤城,获得大胜,乘胜又攻克葭芦,由于战绩卓著,被提拔为洪德寨主。

北宋元祐六年(1091年),夏人屯兵于尾丁硙,折可适率军潜入其境,假装成夏首领出巡,呼出尽杀之,大破尾丁硙。回师过柽杨河,设伏击败追兵,西夏于是调集大军前来追击,折可适带部与敌周旋,在洪德川第二次设伏,大败追兵。敌军互相蹂践,死伤无数,夏国母梁氏带少数随从出逃,夏军辎重尽弃。这一仗打得漂亮利落,先奇袭,攻敌不意,后设伏,挫敌锋芒。这次战役之后,折可适被提拔为环庆兵马都监、宁州知州,又改岷州知州,不久改知镇戎军。

北宋元符元年(1098年),夏国统军以放牧为名深入宋境,折可适半夜出兵,兵分两路,副将杨惟忠直趋敌营,夏军还在睡梦中便全成了俘虏。这次战斗俘获部族三千多人,占领了天都山,并于天都山阴修建天都砦。天都山在宁夏固原县西北,是西夏根据地,位于熙河路、秦风路交界,军事地位非常突出。占领天都山之后,宋朝廷先后任折可适为东上阁门使、洛州防御使、泾原路副使、西安州知州等职。在州七年,他政绩颇丰,减轻了当地老百姓负担,深得大家拥戴。泾原任上,折可适继续坚持步步为营的对夏政策,以盐业之利支持军事之用,修筑磨多隘、朱龙、乌鸡、三岔、减井子五塞以控边界,拓展西安州,增置定戎寨,扩大平夏城以为中坚。北宋大观四年(1110年),折可适病逝,卒葬岢岚军之北安仁乡道生谷武家会。宋徽宗闻讯“嗟怅不已,命本路走马承受,问其家安葬之地及遗表陈乞恩例等”,赠封其为上柱国西河郡开国侯。政和元年(1111年),折可适胞弟在岢岚主持葬礼。

折可适不但精武而且善文,“为文长于叙事,作诗有唐人风格”,著文集十卷,奏议三十卷,边议十篇。折可适既是一员勇将,又是一位良臣。崇宁年间,有人建议攻取灵武,宋徽宗征询他的意见,他认为“得之易,守之难,当先侵弱其地,待吾藩篱既固,然后可图”,体现了他从长计议的战略家眼光。折可适还是一名扶弱济贫的慈善家,他“置别业于长安,以济孤遗。又置义庄于岢岚,以赡近亲”。

折可适的儿子折彦质,字仲古,别号介之,崇宁时中进士,才兼文武。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金兵围攻开封,折彦质与大将姚古、种师中率兵勤王,在南关、黄河等地与金兵血战。后来朝廷任命李纲为河东宣抚使、折彦质为勾当公事,前往救援被金兵围困的太原。折彦质随制置副使出兵,与金人血战四天,最终因敌增兵未能成功,但他的将才得到朝廷认可,被擢升为河北河东宣抚副使。在与金兵的对峙中,折彦质多次与金统帅通信,表达停战修好的愿望:“愿戒守兵之官,按兵不动,勿相侵扰,以俟盟誓之必成,和好之永结。”他并非投降派,而是希望罢兵息战保护百姓,应该是有前瞻眼光的,但是在兵临城下的局面中只能是一厢情愿。同年年底,朝廷要求折彦质极力保守平阳府及汾州一带,然而平阳知府林积仁压根没有打算坚守,导致平阳府陷落,金人长驱南下,折彦质以宣抚副使领兵十二万与同知枢密院事李回共守黄河,但未及战斗宋师尽溃,折彦质因此责授海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

折彦质本为将门之后,自身也极具将才,但是在对金兵的战斗中却少有胜利,究其原因,与宋朝朝廷的无为和军队的软弱密不可分。即便是军事天才也难以扭转根本局面,折彦质可谓生不逢时。正因这种情况,南宋朝廷只能偏安一隅,最终难以逃避灭亡的命运。

作为武职的折彦质,也擅长诗文,除了他写给金国元帅的书信尚存外,《全宋诗》录其诗十八首,其中多与贬谪海南有关。赴琼路上,他经过雷州写下《雷州苏公楼》和《寇莱公庙》进行慨叹,一方面表达对古人的敬仰,另一方面抒发了对自己前程未卜的忧心。在儋州他写下了《超然亭》:“超然亭上鬓毛斑,浩荡秋风小立闲。岂为诗情堪过海,只缘脚力要寻山。峭峰断续天容缺,高垒萦纡地势悭。回首不堪东北望,桂林万里是秦关。”登高远眺,不但没能释怀,反而因为看见大海苍茫,高山重叠,让自己回首不堪往事,再联想北归无期,鬓毛斑老,悲凉、低沉的心绪不言自明。但是,折彦质毕竟经历过很多人和事,也能适当排遣心中的郁结,故在《渡海》中如此写:“朝宗于海固愿也,一苇航之如勇何。著浅惊呼过又喜,此生是等事尝多。”

要论折氏家族的功绩,首推对西夏的抗击。终北宋一代,折氏在与西夏的战争中立下累累战功,其战绩在北宋与西夏作战败多胜少的纪录中尤为瞩目。(赵德荣)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