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忻印象频道>>忻印象>>正文
元好问墓园碑刻考论
2023年10月18日 09时01分   忻州日报·文化旅游周刊

两通三尺碑 悠久传承史

遗山园元好问墓前的享堂中并立着两通石碑,一为圆顶,一为平顶,上面文字一样。为什么是这样的呢?说起来这其中还有一段传奇故事。

遗山先生不仅是金元时期的文坛领袖,还是一位有家国担当的历史学家。他临终前曾叮嘱亲友:“某身死之日,不愿有碑志也,墓头树三尺石,书曰‘诗人元遗山之墓’,足矣。”在王朝更替的特殊历史时期,先生怀着一颗赤子之心离世,对此汪本直评:“先生仕于金,秩显矣,不书,乃书‘诗人’,想见先生以斯文自任者重,而身食周粟,心系殷墟,并不欲冠以时代,其用意尤深且悲也。”此论可谓十分精辟。

元好问《过阳泉冯使君墓》行书作品

元遗山68岁时逝于河北鹿泉,归葬于忻州韩岩村的祖茔。时隔多年,弟子魏初、姜彧尊其师之遗言,在元冢前树起一通三尺碑,上书“诗人元遗山之墓”,并在碑阴镌文,简述其事。该文云:“遗山先生文章行业,海内所共知。士大夫不敢以金国百年论之者,盖以文派有所归也。彧与初尝辱先生教诲,又尝闻先生之言:某身死之日,不愿有碑志也,墓头树三尺石,书曰‘诗人元遗山之墓’,足矣。彧与初适按部河东得拜墓下,因买石以刻之。”

到了清代乾隆年间,忻州知州鲁潢秉山西布政使朱硅之命修葺元墓,此次培修主要是勘定墓域。20年后,汪本直任忻州知州,见元墓掩于荒草,牛羊牧于冢旁,便生兴废之志,重修了元遗山墓。与之同时,他又观原碑虽字迹可辨,但经风雨剥蚀损毁严重,于是依照原文另刻新石。汪本直修墓树碑后又过了多年,原碑不知何因失去踪迹,新碑也断成两截,横于荒草间。

民国至今,元墓又进行了多次大规模修缮和扩建,之前失踪多年的墓碑也出土重见天日。两碑并立于享堂之中,向人们昭示着元茔的变迁和遗山文化的演进。两通三尺碑,悠久传承史,展现了忻州人民尊遗山、敬先贤的精神内核。

元好问跋米元章《皋兰清苑》行书作品

野史亭嵌壁石刻溯源

凡拜谒过野史亭的人,都曾看到过亭壁上所嵌的遗山先生像和五块诗文石刻。石刻均有小字作注,尤其西壁的一块上竟刻着500余字,因空间狭窄,刻痕甚浅,一些字迹已难辨识。幸运的是该石拓片背面笔痕十分明显,于是笔者就着灯光将这段文字全部抄录下来,得以了解亭中每块石刻的详细信息。

野史亭正壁上的遗山先生像原为榆次名人常赞春先生之物,野史亭竣工后,陈敬棠先生请其示出,放大刻于石壁上。其余石刻均为元遗山书法真迹,极为珍贵,内容有的是一章两文,有的主刻文字与附刻细字互不相关。

东壁上嵌着两块石刻。第一块镌有两幅元遗山的书法作品,其一是他的七绝诗《西溪二仙庙留题(并序)》,为楷书;其二是他为米元章《皋兰清苑》之文所作的跋,为行书。第二块是元遗山杂言诗《涌金亭示同游诸君》,为其楷书代表作,笔法清朗疏宕,挺拔遒健,尽显先生苍劲不拔的风骨。

西壁上也嵌着两块石刻。一块上镌有元遗山诗《过阳泉冯使君墓》,为行书,该幅作品无题无识,只七绝四句,笔法清劲纵任,有苏米之风。另一块是两幅留题作品,左为元遗山谒山东曲阜孔庙时的行书题名作品,共53字,由常赞春先生亲手所拓;右为夜宿东山留题,共28字,亦为行书。两幅作品均是从左到右竖行排列,章式十分罕见,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