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忻印象频道>>忻印象>>正文
印记忻州之红色记忆
李泽峰
2021年07月27日 16时20分   忻州日报·文化旅游周刊

静乐

岢岚

岢岚是晋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发祥地。1925年岢岚籍青年刘仰峤等在岢岚大力宣传马列主义。1934年岢岚籍共产党员周忠武回到家乡举行“武装暴动”,扩大了党的影响。1936年东征红军进入境域,路经官庄、张家村等17个村庄,所到之处播下了革命的火种,点燃了抗日的烽火。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岢岚成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政治中心,在岢岚先后成立了牺盟岢岚中心区、中共岢岚地委、中共晋西北临时省委(后改称晋西北区党委)。1937年成立了中共晋西北工委,同时成立了中共岢岚县委。解放战争时期,县委先后组织1200余名民兵随军参加解放宁武、神池和绥远等地战斗,抽调200余名县区干部赴大西北新区工作。1948年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率中央机关路经本县,毛泽东主席接见了参加岢岚县三级干部会议的全体人员,并赞扬“岢岚是个好地方”。岢岚县现存相关遗址共计5处。

静乐富有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和革命传统。1922年高君宇回乡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大革命时期,在太原、黄埔军校等地求学的静乐籍学生王芝明、郭炳等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静乐是晋绥边区的东大门。1937年10月在八路军工作团和中共晋西北临时工委的帮助下,中共静乐县委、各级抗日团体纷纷成立并组建武装游击队,八路军一二〇师在县城设立兵站并驻防一个团队兵力。1940年6月中旬,在反“扫荡”中,八路军于县境进行了著名的米峪镇战斗,同年8月下旬,“百团大战”之康家会战斗打响告捷。解放战争时期,静乐人民为支援前线节衣缩食,出钱出粮,做军鞋运物资,参军参战,组织支前团2000余人开赴太原前线,抽调300余名干部南下北上西进支援新区各项工作,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为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静乐县现存相关遗址共计7处。

(文字资料来源于省委党史研究院 杨子晋)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