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国民间文化中,和合文化是一种喜庆文化,由此衍生出的和合二仙更是以和乐祥和、一团和气深受古今人们的喜爱。
明代学者田汝成在其所著笔记《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中谈到:“宋时杭城以腊月祀万回哥哥,其像蓬头笑面,身著绿衣,左手擎鼓,右手执棒,云是和合之神。祀之,可使人在万里之外,亦能回家,故曰万回。”在他看来,和合之神乃是万回。不过,和合神为寒山和拾得的说法更为广泛。如清代学者翟灏在《通俗编》中所言:“今和合以二神并祀,而万回仅一人,不可以当之矣。”于是,在民俗中便以寒山和拾得取代万回,并称二人为“和合二仙”。清雍正年间,皇帝下诏封寒山为和圣,拾得为合圣。由此,寒山和拾得更是成为官方承认的和合二仙。事实上,寒山和拾得的思想也正与和合文化契合,著名的“寒山问拾得”即为此证。寒山曾经问拾得:“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说:“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这种“以和为贵”的思想,正是我国民间传统和合文化的精髓。
笔者收藏有一只清代五彩瓷枕,上面描绘的正是和合二仙图。在瓷枕上下两面,各题有一首诗。上面诗为“倏尔过春秋,寂然无尘累。快哉何所依?静若秋江水。”下面诗为“和气乃众合,合心则事和。世人能和合,快活乐如何。”讲明世人能够和合、世间便能和谐的道理。
无论古今,讲究和合文化,对家庭和社会和谐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史记·循吏列传》所言:“施教导民,上下和合。”君子和而不同,是处世和合;万邦协和,是世界和合;天人合一,是宇宙和合,人人和合,方能世界大同。来源:山西新闻网
(责任编辑: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