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忻印象频道>>忻印象>>正文
看戏
2019年12月08日 11时37分   忻州在线·忻州日报

□武燕云

“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接闺女请女婿,小外孙子也要去……”昔日的儿歌萦绕脑际,将我的思绪拉回到久远的童年。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中国农村,生活单调贫瘠。父辈们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小孩子的书包里只有语文、算术两种课本,一个生字本、一个算术本,一支铅笔、半块橡皮。每天放学一出校门,孩子们簇拥着撒开腿地疯玩,从没有尽兴的时候,须得炊烟升起,暮色苍茫,各家的母亲扯着嗓子大吼才各自归家。

我的童年没有漂亮的花裙子、昂贵的玩具,更没有形形色色的兴趣班,但我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玩得也是花样翻新、兴趣盎然,度过了无忧无虑、单纯而快乐的时光。

父辈们对自己辛勤劳作的犒赏是每年春节后或农闲时唱一台大戏。这是村子里的头等大事,他们早早便开始筹划,能出得多少钱,想到什么样的戏班子,请到多大的角,是村里人一年来的谈资。等到拍板定案后,各家便开始郑重其事地邀请各自的亲朋好友。得知亲戚们来几人后,各家的父母便开始了忙碌,大到粉刷房屋,小到思虑一日三餐,那份紧张忙碌仅次于过年。最高兴的莫过于孩子们,不用上学,还能吃好的、穿好的,敞开了玩父母也不会有丝毫的责备。久未谋面的表兄妹也可在一起相处几日,如果意外收到礼物,那便可以在小伙伴中炫耀一番了。

期盼已久的日子终于来临。母亲早早起床,帮我们洗漱打扮,过年后便收入箱底的新衣,再次上身依旧让我们欢喜雀跃。仅有的食材母亲变着花样地给大家做着吃,既不失待客的礼数,又能让捉襟见肘的生活多一份温馨。我的心思却早已不在吃饭上。

来到戏院,早已是人头攒动,就连围墙和周围的屋顶上都是黑压压的一片。挑着担的、推着车的小贩早已闻讯赶来,将整个戏院围得水泄不通,在小孩子面前他们的吆喝分外卖力,表演分外夸张。母亲总埋怨我们大的小的绊了腿脚,只好找一个偏远的角落入座。开戏尚早,大人们便开始扯着嗓子互相打招呼唠家常。

台上锣鼓一响,台下便安静了许多。穿红衣的进去,着绿衣的出来,每个人咿咿呀呀一通,简简单单一句话,却要费劲地扭捏半天,我都替他们着急。小孩子的性子不经磨,没过多久我便如坐针毡,只是不好怫了母亲的面子。好在母亲也懂我们,掏几角钱让我们兄妹几个买零食吃。大家都懂得这钱的金贵,反复斟酌着买一两样,大家一人一小口,小孩子的世界也极为公平,谁想多贪吃一口,那都是断然不被允许的。把小客人们招待满意了,立马就得到了对方的邀请,我们都异常兴奋地期待着、盼望着……

那时唱戏分下午、晚上两场,下午散场后我们便开始为晚上看戏占位子,附近十里八乡的人白天忙于活计,晚上都赶来了。夜晚的舞台灯火通明,演员的服装、头饰以及背景在灯光的映衬下熠熠生辉,很是夺人眼球。戏散时已是月朗星稀,伴随着人流我们的眼皮子直打架,深一脚浅一脚,走得跌跌撞撞。大人们却是意犹未尽,激烈品评着哪一个角的扮相俊,哪一个角的唱功好…… 在一阵阵的狗吠声中,乡村渐渐陷入了沉寂。

如今在豪华气派、金碧辉煌的大剧院里欣赏名家名段已是我们周末消遣的常态,恢弘的舞台、华丽的服饰、字正腔圆的唱功,令观众掌声雷动,我对演员的唱念做打也欣赏得如痴如醉。但每每曲终人散,夹杂在谈兴正浓的人潮中回家,我却更加怀念儿时看戏时的那份快乐。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再没有吃到那夜时的好豆了……”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