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旅游频道>>旅游>>正文
老区迎来文旅融合新地标
2025年11月27日 08时45分   山西日报

清晨6时,沁县铜鞮公园湖面上薄雾氤氲,退休职工魏建军已打完一套太极拳。“没想到咱们这个小县城也有了高品质的公园。”神清气爽的他禁不住感慨。这座占地70392平方米的公园,在京长对口合作的不断深化中,成了当地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地标。

铜鞮公园前身是2008年建成的沁县南湖公园。园内设施日渐陈旧老化,已难以满足群众健身休闲需求。转机出现在2024年。浊漳河城南生态修复工程被纳入京长对口合作项目,南湖公园升级改造工程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于当年11月正式开工。经过紧锣密鼓的施工,公园于今年5月31日完成改造并对外开放。“这些都是北京市房山区送来的‘礼物’。”魏建军指着不远处崭新的智能健身器材说。

沁县园林绿化和市容服务中心负责人李彦峰介绍,北京市房山区不仅带来帮扶资金,还带来先进的设计理念。为给公园量身打造最优设计方案,房山区的专家团队多次实地调研,最终方案是将北方园林的大气风格与沁县本地独特的文化元素相融合,让公园既有格调又接地气。

设计团队以《左传》记载为依据,以晋地出土文物为参照,精心梳理出铜鞮宫遗址的云雷纹与回纹、晋国会盟青铜器上的夔龙纹与凤鸟纹,以及象征当地农耕文明的谷穗纹与蚕纹等核心文化符号。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符号,被巧妙植入公园的连廊石柱、路灯、休息座椅等设施之中,让厚重的历史文化从文献中“走出来”,可触摸、可感知。南湖公园更名为铜鞮公园。

在北京市房山区与沁县的共同努力下,这座集文化传承、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公园一亮相便收获了群众的高度认可,迅速成为大家争相前往的“幸福打卡地”。

“公园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锦绣画卷,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由京长两地匠心‘绣’成。更像是一座温暖的连心桥,把首都和老区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一位正在公园写生的美术爱好者说。

京长对口合作的成果不止一座公园。在教育领域,北京市房山区选派优秀教师为当地课堂注入新活力。沁县中小学教师分批前往北京市房山区进修学习,带回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在医疗领域,两地医院搭建起远程会诊系统,让沁县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北京专家的优质诊疗服务。“沁州黄”小米等本地优质特产走进北京超市,为沁县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傍晚时分,铜鞮公园迎来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欢声笑语,活力无限。

牛惠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