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随着气温逐渐降低,黄河沿线迎来了南迁候鸟的翩翩身影。地处黄河中游的河南三门峡是大天鹅在我国的重要越冬地之一,每年10月下旬起,它们陆续飞抵这里,一直到来年3月离开。截至目前,已有4000多只大天鹅来到三门峡越冬。

还未走近黄河岸边,阵阵高亢清亮的鸣叫声便已传来。在三门峡天鹅湖湿地公园,上千只大天鹅聚集在开阔的浅滩上,宛如团团白雪洒落水面,为冬日黄河带来别样的生机与灵动。

这些白色精灵时而转过头梳理羽毛,时而将修长的脖颈伸入水中觅食。不过,它们也并非总是相安无事。看这边,气氛有点紧张,为了争夺食物和地盘,这几只大天鹅面对着面,急速扇动着翅膀,试图吓退对方。


细心观察还能发现,鸟群中少数几只的脖颈上佩戴着蓝底白字的圆环。每年越冬季,科研人员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环志工作,给一些大天鹅佩戴这样的标识并安装信号发射器,更好地追踪研究它们的迁徙规律。这只编号为116的大天鹅是在2022年春天做的环志,2025年已是这位“老朋友”连续第4年飞回三门峡越冬。

据统计,截至11月17日,2025年已有4632只大天鹅抵达三门峡黄河沿线的各处湿地,开启越冬生活。
加强巡护 保障食源 多维度守护大天鹅
大天鹅们的到来,也让三门峡天鹅湖湿地进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季节。为了打造安全的越冬地,当地搭建起一张覆盖巡护、补食、监测与救助的全方位保护网络,守护这些远道而来的白色精灵。

经过多年的越冬生活,大部分的大天鹅已适应了与人们近距离相处。但在湿地公园,大天鹅和游客数量的持续增加,也对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公园外,在大天鹅频繁活动的农田区域,当地政府也提前做好了准备。2025年,三门峡在黄河沿线共种植了1500多亩的小麦、荷花、蒲草等,为大天鹅们漫长的越冬季提供充足食源。

保护体系中,还有一道更精细的“隐形防线”——疫病监测。工作人员会定期在大天鹅栖息的浅滩采集粪便样本,进行检测。

日常巡护和监测中,工作人员还会密切关注每一只大天鹅的活动状况。对于少数受伤个体,野生动物保护中心及时提供专业的救治养护。
观鸟人气旺 “天鹅经济”持续升温
据监测,飞抵三门峡越冬的大天鹅,已从10年前的2000余只,增加到现在的16000余只,栖息地扩展到10处,形成了黄河沿线100多公里的观赏带。优雅的大天鹅不仅点亮了湿地的冬日景色,更催热了三门峡的文旅消费。


最近,在三门峡市王官村的观景平台上总是架满了“长枪短炮”。黄昏时分,当大天鹅们陆续飞回夜栖地,摄影师们循着鸟鸣捕捉着一闪而过的身影,用长焦镜头定格鸟儿划过水面、掠过树林的美丽瞬间。

近年来,随着大天鹅栖息地数量增加,当地也在100多公里的黄河沿线建起多个观鸟平台。游客们的选择更加丰富,停留的时间也随之延长,直接带动了当地民宿、酒店生意的火热。

三门峡某民宿经营者王丹介绍,有从广东过来的,已经入住了半个月,像周六周天,这26间房入住率能达到90%以上。

三门峡某酒店大堂经理张佳介绍,11月的到来,酒店入住量有明显提升,和上个月及2024年同期比,入住量增长10%左右。他们2025年新增了观光车,房间新配备了晨跑路线图,让客人更好地欣赏天鹅湖湿地公园。

除了在岸上观赏天鹅,游客们还能乘坐游船进入黄河主河道,解锁别样的观赏视角。

在三门峡市,处处可见天鹅元素。在虢国博物馆,出土于西周时期的玉雕天鹅晶莹圆润、小巧灵动、栩栩如生,吸引众多观众驻足拍照。


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馆长张菁华介绍,10月以来,接待游客已超10万人次。2025年,新推出了以虢国墓地出土的玉天鹅为主题设计的一系列文创产品,其中冰箱贴尤为受到观众青睐,整体文创产品较2024年销售额已经翻倍。


为了迎接天鹅季,三门峡市还推出首批文旅优惠。11月1日至2026年2月28日,外地游客可凭到达车票享受景区门票减免、住宿折扣等20多项优惠。据当地文旅部门统计,2024年,有超过1000万游客赏天鹅、游湿地,年旅游收入超过百亿元。
(责任编辑: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