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旅游频道>>旅游>>正文
以旅游为载体 让春节文化更好融入现代生活
2025年01月05日 10时39分  

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已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春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并随着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充分发挥旅游的载体作用,可以有效诠释好春节文化内涵、展示好春节多元价值、更好满足春节实践需求,从而使春节更好融入现代生活,让人们在旅游过程中感知春节、体验春节、乐享春节和传播春节。

一是以旅游诠释春节的文化内涵。春节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生命意识、伦理道德、思维模式、行为规范、审美情趣,深刻阐释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以旅游为载体,促进春节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可以更好地诠释春节的文化内涵。一方面,要充分运用春节的文化基因,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产品中增添更多春节文化元素,进行春节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另一方面,要结合历史背景、现实需要等进行春节文化的创新性发展,让春节文化体现更多的时代特征,赋予春节旅游新的文化灵魂。

二是以旅游展示春节的多元价值。春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等多元价值。旅游业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具有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社会功能、生态功能等综合功能。发挥好旅游的综合功能,可以有效展示好春节的多元价值,实现两者之间和合共生。发挥旅游的经济功能,促进旅游消费,可以提升春节的经济价值。

三是以旅游满足春节的实践需求。旅游已经成为庆祝农历新年社会实践的新风尚,人们的春节旅游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和品质化特征,越来越关注旅游产品的参与体验、文化感受和情感认同。因此,要深度融合春节相关的传说、歌谣等传统知识,祭祀先祖等传统仪式,年画制作、剪纸、灯彩制作等传统手工艺,舞龙、秧歌、高跷、戏剧、曲艺等表演艺术,灯会、花会、写春联等民俗活动,重点从打造旅游新主题、开发旅游新产品、数字赋能旅游新场景等方面着力,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春节旅游需求。

来源:《中国旅游报》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