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黄河,每个人都会有无限的遐想:大禹治水的典故,鲤鱼跳龙门的传说,“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句,“风在吼,马在叫”的歌曲……黄河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诞生与成长,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因此又被称为“母亲河”。“母亲”这两个神圣的字眼,饱含了华夏儿女对黄河母亲的温情与敬重,它维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是中国人民情感的象征,更是华夏民族最重要的精神图腾。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雪域之泉,沿着高山峡谷向东奔腾,途经中游的黄土高原后改变流向,沿晋陕边界转弯,从北向南蜿蜒而下,到达晋陕豫交界处后再次弯向河东,汇入渤海。黄河一路弯曲,不仅裹挟了大量的泥沙,也融入了秦晋之地柔中带刚的性格。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诗中的“九”并非说黄河只有九道湾,在这里是泛指,形容数量很多。陕北民歌中唱“我晓得,天下黄河有九十九道湾哎”,事实上黄河共有几道湾没人说得清,但那一道道湾却弯出了黄河水的秀美与壮阔,极具艺术性和观赏性。
山路弯弯,水随路转。黄河水在秦晋两地的峡谷中逶迤绵延,宛若一条随风飘舞的黄色绸带,曼妙的曲线灵动活泼,勾勒出了万种风情,与峡谷刚毅的峰线形成对比,展示出了夺人心魄的大自然力量。
偏关是黄河入晋的第一县,老牛湾是黄河入晋的第一村。老牛湾古村落依山而建,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和沧桑历史的地方,村里至今仍保留着明朝时的一座屯兵城堡和部分长城古迹。除此之外,村子里随处可见石板路、石墙院、石窑洞、石碾、石磨、石仓……整个村庄仿佛是一个陈列着石头建筑的博物馆,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古朴深邃的历史魅力。
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残存的长城古堡与烽燧共同托举起黄土高原五百多年的厚重历史,诉说着无数戍边将士的悲思乡愁。桀骜不驯,咆哮奔腾,放纵的黄河水进入老牛湾忽然收敛起了野性,迂回转身,流淌成一曲温婉缠绵的情歌。长城无语,黄河低吟,刚柔并济,静中有动,实为一处独特的景观。
乾坤湾位于万家寨和老牛湾之间,是黄河入晋的第一湾,因水面和陆地天然构成一幅太极图,暗合天地自然之理,故而得名。上世纪九十年代,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建成,黄河在此流速减慢,水质也清澈了许多。碧绿的黄河水,起伏的黄色丘陵,共同绘出一幅壮美的晋北画卷。
壶口瀑布是整个黄河胜景的精华。黄河奔流至此,几百米宽的河床突然变窄,急剧收拢,河水因此形成巨流,奔腾怒吼着从二十多米高的陡崖处跌落至深潭,飞珠溅玉,波澜壮阔,形如倒悬的巨壶,倾注而泻,颇有“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因此得名“壶口”。壶口瀑布以秦晋峡谷为分界线,河西属陕西省宜川县壶口乡,河东属山西省吉县壶口镇。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壶口瀑布也是我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素有“金瀑”之美誉,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洪波汹涌,激湍翻腾。气势磅礴的黄河水,曾经撼动了一位名叫光未然的年轻诗人的内心,他激情澎湃地写下一首《黄河吟》,后经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谱曲,一首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精神的大型合唱曲目——《黄河大合唱》就诞生了。这首歌曲气势宏伟壮阔,音调清新朴实,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强烈反映了时代精神,生动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塑造了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在华北平原西边的黄土地上有一个地方叫山西,它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这里,独特的地域风情孕育出了灿烂的黄河文明。皇天后土,儿女情长,黄河之水,气吞山河。喝不够的家乡水,看不厌的黄河美。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