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旅游频道>>旅游>>正文
文化遗产传播希望出现更多公益群体
2019年09月03日 09时36分   人民网

文化遗产传播,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在发生。

社会变革与功能需求,又决定了文化遗产的生存及其演变需要有效的传播体系。于是,我们可以将文化遗产传播,视为文化遗产价值的社会化趋同过程。

与改革开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相同步,文化遗产传播理念在中国的社会化实践,也开始进入到了全新的阶段:由寄望于公众参与的知识启蒙行动,逐步过渡到培育社会力量成长环境;从单一“宣传”演化为多元、交互的“传播”;由注重表达形式转而推动形成公共政策体系。

所以,在文化遗产保护、文物保护、名城名村名街保护需要公众参与的时刻,就会有更多的个体、群体和团体加入到传播者行列。这其中,个体略显单薄,团体又时常考虑商业模式,唯有公益群体,是灵活、持久的中坚。他们并非网红,也没有想着要马上“变现”。默默工作的人们,尤其值得敬佩。

如同我们报道“遗介”团队一样,大家应该关注、鼓励、优先培育文化遗产保护公益群体。

年轻意味着浪漫。浪漫的年纪应该有理想、富创意、能实践。这样的人合在一起,就成为了活跃的社会力量;这样的浪漫,也能长时间地影响一个人,支撑其去克服许多人生难关。

愿这样的公益群体,在每座城市、乡镇,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多,坚持得越来越久。来源:人民网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