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旅游频道>>旅游>>正文
大山里的明珠——水泉沟村
2018年09月23日 12时00分   忻州日报·文化旅游周刊

王寄平

在忻州城西20公里处的陀罗山脚下,有一个存在了几百年的小山村,名叫水泉沟村。水泉沟村属忻府区合索乡,毗连黄龙王沟、朝阳坡、水头村、陀罗村、东呼延等地,与乡政府所在地北合索很近。

水泉沟村,居于两道南北走向的山梁之间,有一条山泉清冽甘甜,汩汩而流,所成的河水,贯穿山沟之南北。先人到此,据“顺水行依山居”的传统,靠山崖掏窑穴而居,掬泉水而饮,植万树而成荫,垦千方田地而耕。这里水源丰沛,绿树掩映,夏无酷暑,冬无风沙,使水泉沟村逐步成为城西人杰地灵、景色壮美的古村落。

水泉沟村,可考的历史在500年以上。原来的村民为谢、侯两姓,现郝为第一大姓。

忻州郝姓始祖为从裕公,其一支后代,叔侄相携从山西朔州迁入忻州。叔入董村镇,侄至合索乡。五世祖郝玘公,迁至水泉沟东崖,六世祖郝伦公(其父郝翥公)迁入水泉沟西崖,经数世郝氏家族逐渐发展壮大,总人数达200余人;而谢、侯两姓逐渐衰落。到郝氏十八世,水泉沟仅存郝氏,曾成为忻州唯一的独姓村庄。据老辈讲,曾有许多郝氏子孙,陆续奔赴口外(今内蒙)谋生。同时,有三户张姓,从阳坡乡属地前来,水泉沟遂成为郝、张两姓相伴相助的共同家园。到如今,张姓人口,大约为村人口的三分之一。

郝氏家族耕读传家,曾有古训“正德,利国,厚生,维和”。郝氏家族,尊祖训教育子孙在欲望面前恒持自我,做事时考虑利益的顺序为:利国,利家,利己。因此,郝氏家族仁人志士层出不穷,邪恶之人不曾出现。邻里和睦,乡里安泰。

水泉沟,以水而闻名。村北的立长沟,流水经年不断,夏季是农人洗尘饮水的佳地,也是饮马刷马的好地方,冬季就成了孩子们滑冰车的乐园。

先人们为了乡亲们能饮用到更洁净的泉水,在村中南北打了两眼水井,甘甜的水质令饮者难忘。雨季,井内水位升高,不仅取水十分方便,或静或动的水面,又成了映照孩子们童真笑脸的镜子,常让扒在井口的孩子们乐不可支。

现在,古井固定辘轳的石桩依旧矗立原处,可洗衣、可饮马的石水槽,依旧静卧井台。井仍然有水,但已被安全封口。只是物是人非,让人生发感慨。

为了祈求平安和顺,先人在村北兴建了玉皇阁,当地人称阁爷庙,至今傲然挺立。阁后杂草丛中磨损风化严重的石阶,亦在述说着村子的沧桑。为了弘扬忠信仁义,村中曾建有气势宏伟的关帝庙,配有钟鼓楼、碑阁等。大殿内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关羽塑像栩栩如生,关平、周仓侍立两旁。四壁上,画有精美的八十幅彩色壁画,是关羽从桃园三结义、过五关斩六将、千里寻兄,到玉泉山显灵的系列故事,记录了关羽传奇而跌宕的一生,皆为艺术珍品。遗憾的是,关帝庙因年久失修最终坍塌损毁,现在只有门口的一对古柏树,无言述说着历史的沧桑。

村中还曾有文昌庙、龙王庙、五道庙、戏台,既承载了村人寄望子孙荣昌、安平顺达的美好希望,也是村里祭祀、社火、庆典之所在。

巍巍的山,绵绵的水,悠久的历史,塑造了水泉沟如山的汉子,如水的女儿。水泉沟的汉子,如大山一样矢志不渝,威武不屈。

1938年2月18日,由于汉奸的告密,作为武工队所在地的水泉沟,突遭日寇围困袭击。无辜村民郝牛牛、郝润喜、成喜兄弟、郝银奎、郝德恩、郝天生、李天成、郝亨亨等九人,惨遭杀害,房屋240间被烧。一时浓烟四起,火光冲天,大火整天整夜不灭,和平安宁的水泉沟瞬间哀鸿遍野。面对日寇的兽行,水泉沟的汉子们并没有被吓到,而是在义愤中奋起,前后有郝黄柱、郝德喜、张从安、张卯堂、郝补元等20余人,参加到报仇雪恨的抗战之中。其中,郝黄柱、郝德喜、张从安等烈士,血洒疆场,张卯堂、郝补元等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

在和平建设时期,水泉沟出现了郝三毛、张双全、郝双柱等一大批勤政为民的好干部。

郝氏二十二世孙郝双柱,1937年出生。从1964年起担任党支部书记,率领全村党员、群众平整土地,兴修水利,大搞农田基本建设。1966年开始用大锅锥,先后打井五眼,因水位下降,70年代又打机井五眼,使村内的半坡地、梁地成为旱涝保收的良田。

到1980年,村内共平整土地500余亩。同时,水泉沟村人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高粱、小麦的平均亩产量一度稳居忻州之首。成为小麦主产区的同时,水稻、莲藕复试种成功,自然条件并不算好的水泉沟,一时竟成为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由于几十年的不懈奋斗,村内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家族凝聚力增强,各项事业突出,成绩斐然。

1980年,郝双柱所领导的水泉沟大队,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省农业先进单位称号,其个人也多次受忻县地委、忻州市委表彰。

郝文俊是1961年出生的水泉沟村人,1998年开始投入“挖掘革命历史资源、传承民族精神血脉”的红色文化事业,其足迹踏遍了吕梁山、芦芽山、洪涛山、大青山,并到北京、四川、内蒙、湖南等地拜访了上千余位晋绥老人,征集到晋绥老战士回忆录手稿三千余篇、回忆录书籍五千余册、抗战图片千余幅、老战士书法作品百余幅等。利用这部分珍贵资料,在自家宅基地上营建了“晋西北老战士文化大院”,还自费在山西创建了首个晋绥革命老区文化研究会和晋绥文史馆。

水泉沟的女儿,如水一样柔美,如水一样博爱绵延,也如水一样柔韧。她们活跃在忻州各界,其中涌现了优秀教育工作者郝美玲、郝亚琼(黄珍)、郝桂珍,妇科专家郝美珍,药剂师、摄像师郝庆珍等代表性人物,为忻州的各项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如果你来到这里,敦厚勤劳、热忱好客的水泉沟人,一定会让你如归故乡,流连忘返。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