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旅游频道>>旅游>>正文
民本情怀 廉吏能臣
——徐福麟故里访问记
2018年06月03日 11时41分   忻州日报·文化旅游周刊

作者 张斯直 潘德华

清代廉吏徐福麟曾经居住的老院子

徐福麟,忻州市忻府区西张乡东曲村人,清道光年间举人,曾在道光、咸丰年间任四川威远县、盐源县县令,会里州知州,宁远府知府。所到之处,勤政廉洁,政绩卓著,士民敬爱。却因公务繁忙积劳成疾,病逝于任上,百姓悲恸,后在当地立祠纪念。近日,笔者一行来到东曲村,在村党支部书记徐贵明的陪同下,就徐福麟的生平事迹,采访了徐福麟后人徐金堂、徐双喜、徐福田、徐保林等人;随后又一起查看了徐福麟在东曲村曾经居住的老院子,聆听了众位村民对徐福麟的介绍,透过历史的烟云,深刻感受到了一代廉吏能臣徐福麟博大深邃的民本情怀。

少年怀壮志

远古时期,天降大水,洪水滔滔。大禹奉命治水,大臣伯益(赢姓)随行辅佐,备尝艰辛,历时9年。治水成功后,伯益去世,其子若木因父有功,被封徐城(位于今江苏省四洪县),建立徐国,后代遂以国为氏,称为徐氏,若木从此成为徐姓始祖,而分布于江淮两岸的徐姓家族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壮大,到明代已是淮河两岸声名远播的大姓家族了。

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江苏省南京应天府句容县北侠里村走出一位官员名叫徐明德,被贬到山西朔州马邑村居住,其第6代后人徐志远以卖盐土为生,一担挑来举家物什,来到现在的忻州东曲村定居求生,到徐福麟时,已是东曲徐家第17代后人了。

东曲徐家第21代后人、年逾古稀的徐金堂告诉我们:徐福麟父亲,名叫徐丕成,生有四个儿子,长子就是徐福麟,因为父亲在东曲村务农生活,家里人口又多,家境十分贫寒。俗话说寒门出贵子,徐福麟年少时就对儒家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天光微明,就在院内的一棵大枣树下朗诵,往往过目不忘,众人惊异其才,认为他长大必成大事,其父也就有意让他少做地里的活儿,在家里借书自学。

徐福麟就这样在村民的注目中,在父亲的关怀下一天天长大,后来他听说东曲村往南5里处,有大诗人元好问墓,还有野史亭,遂常去拜访,浏览碑文,在那里整日苦读。元好问的少年壮志,为国为民的一片情怀,深刻感染着他,激励着他,他决心向本地先贤元好问学习,立志报国为民,实现自己的少年梦想。

勤学步仕途

看着父亲养活家庭的艰辛,徐福麟深受感动,更意识到自己已逐渐长大,不能再靠父亲养活,就在16岁的时候,利用自学的知识,在家收徒,教授学生,赚点零钱,补贴家用。《秀容诗文存·下》(第365页)在介绍他时写到:“少贫,未冠即授徒,旋籍于庠。”徐福麟第21代后人徐双喜介绍道:“先辈徐福麟在家授徒数年后,家里的经济状况得到缓解。父亲怕在家授徒贻误他的学业和前程,就让他到忻州城内的学校(秀容书院)跟随老师学习,以利将来考取功名。”

秀容书院十分有名,忻州及周边县很多步入仕途的学子,皆出于此,徐福麟很快就得到名师指教,进行了系统学习。看着他不断进步,老师们都对他抱有极大信心,而他也更加勤奋努力,以实现少年志愿。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秋天,他只身徒步去太原考取举人,一举成功;第二年春天,他又去京城考取进士,只可惜他考取进士并不顺利,结果名落孙山。

初次失利并没有打击徐福麟的信心,他决心参加第二次进士考试。经过在秀容书院的再次学习,他于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再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却再次名落孙山。后来他就来到元好问陵园读书,同时和元好问后人一起耕地,过着半耕半读的生活。因为他知道忻州先辈元好问也经历了四次科考,自己的一两次落榜没有什么,决定参加第三次科考。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他再次参加进士考试,遗憾的是仍没有考上,但成绩排名已十分接近被录取的进士。正好赶上清朝这年补缺官员较多,要从未考中的举人中进行选拔,他因相貌端庄,能言善辩被选中,同他一起选中的还有十几名学子。道光皇帝当即御封他去四川威远县出任县令,从此他开始步入十余年艰辛的仕宦生涯。

大展为民才

徐福麟后人徐双喜介绍道:“先辈徐福麟去威远县上任后,十分珍惜这次机会,决心勤政为民,报效国家。不到半年时间就已下乡五、六十次,查民情听民声,提供决策依据。”

四川威远县位于四川中部,属于丘陵山区,春旱夏涝,每到八、九月梅雨时节,往往一连十余天下雨,大雨冲毁了庄稼地,百姓们的界碑常常被大雨冲走,到第二年耕种的时候,因地界不清形成纠纷,甚至大打出手的情况时有发生,给县衙工作造成很大麻烦。徐福麟经调研得知这一情况后,首先动员群众,兴修水利,疏通渠道,解决水流不畅的问题;其次,为解决兴修水利过程中资金缺乏的问题,他动员全县富户出资赞助,同时他拿出自己微薄的俸银捐助,使全县水患这一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徐双喜接着说道:“清代县令一般是三年一届。先辈徐福麟在威远县一干三年,挺有成绩,四川巡抚对他的工作进行过几次考核,都十分满意,于是就奏请皇帝安排他去工作条件更艰苦更复杂且更重要的盐源县担任县令,他的才华得到进一步展现。”

盐源县位于四川东南部,四周高山,中间盆地,地域面积很大,物产较为丰富,不仅是四川而且是全国的物产基地,清朝对此县十分重视。徐福麟到任后,发现这里百姓生产生活条件虽好,但并不富裕,个别地方还十分清苦。经过了解,发现清朝对这里征调严重,赋税和其他地方虽差不了许多,但赋税以外朝廷、巡抚等上级,还要额外再向这里征派,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看到这个情况,徐福麟向四川巡抚谏言在盐源县修路开荒,所得作为上级额外征调之需,不要再向百姓摊派。从客观上减轻了百姓负担,百姓生活逐步好了起来。

徐福麟为百姓所做工作,得到了百姓认可,有的百姓为感谢他,就给他送去土特产品如辣椒、茶叶等,他深领百姓好意,但对送来的土特产品一概不要。他说,自己从贫苦农民出身,能担任县令领取俸禄,已是莫大荣幸,岂敢再收百姓的物产,玷污自己一生的清名?也正因为如此,在他离开威远县时,百姓十里相送,在《秀容诗文丛·下》中记载到:“士民爱戴”“攀辕卧辙,不忍离去”,足见百姓爱他之深。

悉心保民安

徐福麟在威远、盐源两县共干了六年,政绩突出,百姓爱戴。正当他要继续为盐源百姓做事的时候,一个偶然的事件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在云南保山县板桥镇两位回汉少年因唱歌对答发生纠纷,导致回汉两族发生械斗,各有死伤。由于当地云南府县对此事处理不力,引发回民上访和骚乱,回汉两族矛盾越来越大,并在咸丰初年蔓延至与云南毗邻的四川地区。

四川盐源县与云南永北府接壤,永北汉人剿杀回人,个别回人逃窜至盐源,不能生活,便抢劫杀害汉人。徐福麟得知这一情况后,为保护盐源境内百姓的安全,迅速组织县衙力量,在盐源县境内驱逐“回匪”,对个别顽固抵抗的则予以重惩,最初很有成效。后来“回匪”渐渐增多,抓捕难度加大,县衙人力不足,他便在乡村组织百姓力量,对“回匪”进行抓捕。他的举动,盐源县百姓很是赞同,但云南永北回民却对他十分痛恨,他与永北回民的矛盾也随之到来。

徐福麟一心一意训练团丁、保护盐源百姓的举动,很快被四川巡抚知晓,鉴于当时“回匪”在四川扰乱的严重局面,四川巡抚在奏呈咸丰皇帝后,很快就提拔徐福麟为四川会里知州。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徐福麟惜别他所热爱的盐源县,赴会里州上任。

“先辈徐福麟在盐源县工作多年,两袖清风,一心为民,百姓们在当时诸多不稳定因素增多的情况下,仍能平安生活,确属不易,故在他临别盐源县赴会里州上任之际,盐源县百姓用“万人伞”送别,这种场面在古代盐源县微乎其微!”徐金堂说。勤政染重疾

徐福麟升任会里州知州后,本想发展本地经济文化教育事业,培养人才,可是整个会里州的形势严峻,回民动乱愈演愈烈,于是他继续清剿境内回民。

云南境内回民动乱已成燎原之势,与汉族矛盾越演越烈,特别是他在盐源县抓捕回民时,云南境内回民已将他视为“眼中钉”,他与动乱回民的矛盾和对抗也不断升级。

当时,咸丰皇帝刚刚即位,朝政颇为混乱,特别是在广西、云南、四川等西南边陲之地又有声势浩大的农民运动,西南边陲的地方官员面临巨大的压力和考验,为保全自己,均敷衍塞责,龟缩不动,不敢担当。徐福麟作为表现好的官员被四川巡抚再次举荐,出任宁远府知府(从四品)。

随着职位的提升,他肩头责任更大,回民们曾多次对他进行暗杀。曾有一次,他在生病的情况下仍指挥宁远府团练在大山缉捕回民,不料中了回民埋伏,走了十里,才逃出回民包围圈,可见当时缉捕工作的艰苦和危险。最后又因身染重疾,在知府任上英年早逝。

得知徐福麟去世的消息,四川威远、盐源、会里、宁远等地百姓设立祠堂来纪念他,以表他忠于国家和为民爱民之情。徐福麟去世后,他的棺木从四川由骡子用竹杠驮回故乡东曲村西北200余米处安葬。南边不远处就是古柏环绕的元好问陵园,西边则是日夜滚滚不息的牧马河流水,他少时喜欢的元好问乐府《并州少年行》和这些美景将会永远与他常伴……“人生只作张骞傅介子,远胜僵死空山阿。君不见并州少年夜枕戈,破屋耿耿天垂河,欲眠不眠泪滂沱。著鞭忽记刘越石,拔剑起舞鸡鸣歌,东方未明兮奈夜何!”一代廉吏能臣就此作古,他的为民情怀,天地可鉴,常留人间。

徐福麟微档案:

徐福麟(1815年——1856年),现山西省忻府区西张乡东曲村人。1837年考中举人,1844年以朝考大挑一等,分封四川任威远县知县,1847年任盐源县知县,1850年任会里州知州,1854年任宁远府知府,不久病逝,回故乡安葬。现忻州《秀容诗文存》保留其一篇墓表《含辉侯公墓表》。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