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可视度不太好,不太远的地方已经有些轻雾蒙蒙了,远处更是一片苍茫,远山若隐若现,感觉如海市蜃楼那么不真实。车子走进忻州,这是一个很陌生的名字和地方,我四处观察着,生怕错过了景色。老公说刚才好像是貂蝉故里,我赶紧回头细看,一个古老的小山村,几排老旧的建筑,这个擦肩而过的小村子居然是美女故里,我还没看清楚呢,老公的车已经把它甩在后面了。刚才感觉眼睛有点累,才小小松懈了下,没有时刻盯着路边的景点,没想到一晃之间就错过了美景。到底哪一家才是貂蝉的家?这个已经不得而知,旅途中,有过多少错过?真是数不胜数了,得赶紧打起精神,眼观六路,手机时刻处在拍照状态,前路还很长呢,不能再将遗憾进行到底了。
到了代县的时候,感觉山一下子多了起来,里程牌上赫然出现雁门关三个大字,几个人都兴奋了,我们快到雁门关了?感觉还有些不相信一样。雁门关可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一个名字,在中学地理、历史课本、戏剧、电影、电视中常常出现。雁门关有“天下九塞,大雁门为首”之称号。此关的名字也颇有渊源,得名于《山海经》“雁门,飞雁止于其门”,山峰太高了,连飞雁都飞不过,据说大雁只能从低洼处飞过去,可见山峰高到何种程度。雁门关群山连绵,初看时感觉像一堆黄绿色的庞然大物,在这里得用堆字,因为它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组成天然的防御屏障,特别是主群峰,竟然高达1900米之上。
雁门关地势险要,地理位置特殊,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霍去病和卫青都是赫赫有名的汉代名将,他们曾在这里浴血奋战、屡建奇功,唐朝的薛仁贵也曾在这里展露将相之才。据不完全统计,发生在这里的战争就有1000多次,可见雁门关在军事上有多重要。关外就是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关内多是汉人居住,为防外族侵犯,才修建了雁门关。史上有“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的美称,也自古就有“得雁门而得天下,失雁门而失中原”的说法。因为有很多连绵不绝的山脉,又拥有高低不平的地形,山西自古就有很多易于防守、坚固无比的关隘,凭借天险防守来侵犯的敌人。这些关隘中最雄伟、最坚固无比的,就是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山西门户——雁门关。
雁门关,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在城西北大约四十华里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更是塞北高原通向华北平原的一条重要通道,它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 外三关”。不知能不能看到长城?我这话还没说过几分钟,在远处的山岭上,长城已经隐约出现了,因为距离远,还看不真切,行近些,烽火台也可以辨认了,城墙顺着山势蜿蜒而上,不远处就有一座烽火台,没有烟火,没有守兵,有的只是风沙和尘土粉刷过的土黄色城墙。虽然只是昙花一现般的惊喜和视觉体验,这种震撼已经足够我欣慰和自豪了。
雁门关隧道单洞长10358米,这是我走过的最长的隧道,刚来山西时路过5000多米的隧道,当时还挺惊讶,现在看来,完全是小巫见大巫了。一直在崇山峻岭中穿行,除了高山就是峡谷,山外有山,看山看得眼花缭乱。山重重,谷重重,关山谁知几万重? 情不自禁地就有了这样的感慨。杨继业是广大百姓都熟悉的,他是戏剧中的经典人物,因为有了他,才有了更多脍炙人口的杨家将故事。杨继业及其后代多次在此地抗击辽兵,据《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记载:业自雁门之捷,契丹畏之,每望见业旗即引去。可见号称“杨无敌”的杨继业有多厉害,当时让契丹人闻风丧胆,可惜杨家将们最后还是战死于雁门关。杨家将的故事代代流传。宋增芬
(责任编辑: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