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旅游频道>>旅游>>正文
天柱山神韵
2017年06月18日 10时51分   忻州在线·忻州日报

汾、碾两河交汇之处,巍然屹立的这座大山,横贯数公里,高耸入云端,宛如一扇徐徐展开的屏风,横陈于静乐县城之南。四季更迭交换,风光各有不同,雄伟神奇的天柱山给晋北古城静乐平添了许多色彩。

吕梁山脉延伸向东南,在汾河、碾河交汇之处,一脉突起,高耸如柱,拔地撑空,直刺苍穹。据《晋乘嵬略》载:“尔朱荣以七千骑破葛荣百万众,遂王太,号天柱;至以封号名山。”《文舆纪要》亦载:“城硐有天柱山,以后魏天柱将军尔朱荣尝经此而得名”。是北魏一位功高盖世、武艺超群的武将,使得这座名山有了一个神圣的主题,一个响亮的名字。

天柱山山形俊秀、峰峦叠嶂、巍峨高峻。有诗赞曰:“风日清河柳带烟,峻崛高处出龙泉,银河谁识源头远,疑是山中别有天。”清代著名的静乐籍诗人、曾任云南巡抚的李銮宣登临天柱山,曾留下了“汾碾交汇处,青天一柱悬”的千古佳句,诗人李焕《游天柱山》诗云:“泉液到唇知性淡,松声入耳悟禅虚;碾汾清水濯天柱,愿卜半区结一卢。”传说王母娘娘赴南海时路经此山,见松柏苍翠,殿阁巍峨,风光秀丽,便停留赏景,今山巅岩石平坦,传为王母石炕。最为神奇的是山的西南半崖有一泉,名曰天柱龙泉,其泉甘美凉爽,沁人心脾;久旱不涸,长涝不盈,人皆称奇。

天柱山门牌楼由洁白的汉白玉雕筑而成,上面镌刻着著名作家周而复先生题写的四个大字:“天柱览胜”。背匾题有原山西省书协主席赵望进的“琴水画山”。一路蜿蜒而上护坡石壁上镶嵌着静乐九大历史名人的肖像和简介石柱正南处有一个能容纳两千多人的戏院,戏台坐北朝南,宽阔高昂,十分壮观,千百年来,这里一直是静乐人观赏戏剧的主要场所,每年农历六月十五为天柱山传统庙会日,望着大戏台,耳畔恍惚想起盛世的锣,乱世的鼓,思绪一下子回到春秋战国,汉唐宋元,在几千年的时空里,静乐人民不知在这里演出了多少文武大戏,在这里汇聚了人群,欣赏了戏曲,品读了历史,倾诉了悲欢,弘扬了文化,彰显了正义,激荡了情怀,滋生了爱情,见证了时光……真乃“萧鼓陈述世上成败,笙歌书写人间悲欢。”戏院正上方100米处就是整个天柱山的中心,楼亭庙宇建筑群在这里聚集。观音庙、大雄宝殿、明惠王庙、龙王庙、关帝庙,呈“之”子型节节高升,鳞次栉比,蔚为壮观。

顺着108级台阶拾阶而上,清风拂面,余晖映照,一路攀登,穿过苍松翠柏,聆听泉水叮咚,欣赏自然美景,感悟人生真谛。绿影拥簇的玉皇庙及钟鼓楼庄严肃穆,给人一种登临琼台楼阁、身临天宫之感。与天柱山遥遥相对的是古色古香的岑山书院和高耸突兀的文峰塔。俯视静乐大地,高楼林立、阡陌纵横,汾水自北向南,滔滔不息。碾河由东向西,紧贴天柱山北麓汇入汾河。举目远眺,荷叶坪、芦芽山影影绰绰,依稀可辨。回首南望,周洪山、孝文山渺隐天际,若隐若现。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踏着石板铺就的林荫小道,来到龙泉亭,泉置亭中,水清见底,甘洌凉爽,沁人心脾。相传龙泉为神龙舔山而珠喷如玉,旱不涸,涝不盈,四季流淌,文人墨客登临天柱山,总会留恋天柱龙泉,流传诗文甚多,清赵梦麟《天柱龙泉》咏道:“岩岩天柱高,湛湛龙泉静;乘兴一登临,日影清波映。”泉旁石崖上刻有清朝进士李銮宣《重登天柱山》:“汾碾交汇处,青天一柱悬;人烟秋色迥,城郭夕阳偏……”天柱山是一座融儒佛道三教于一体的圣山,更有全国唯一一座为纪念北魏大将军尔朱荣而建立的明惠王庙,三教合一的天柱山吸引不同信众慕名前来朝拜,香火一直旺盛。天柱山不仅有凛凛的英雄风骨,而且温婉如多情女子,散发着行云流水般的灵秀之气!王彦峰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