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旅游频道>>旅游>>正文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奏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欢乐曲”
2025年09月18日 10时52分   新华网

群山叠翠,古木参天,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的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其97.56%的森林覆盖率、全球最大的古柳杉群落和10462种已知物种,被誉为“北纬30度物种基因库”。这里不仅是自然奇观的宝库,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天目山。新华网发 杭州市临安区委宣传部供图

天目山保护区是全国最早的自然保护区,浙江省首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1996年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守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作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之一,我们积极履行生物圈保护区‘保护、发展、支撑’三大功能,扎实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杭州市临安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唐锋表示。

天目山风光。新华网发 胡忠於摄

天目山的生态保护,始于制度的完善。2024年10月1日,《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正式施行,这是浙江省首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区一法”,以37条条文构建起保护区管理、保护与利用的法治框架。

柳杉群落。新华网发 刘柏良摄

“为了更好地加强对天目山保护区的保护与发展,我们先是明确了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然后开展了‘一树两长’古树保护、‘捕猎昆虫’严打执法、‘非法取水’集中整治、‘野外火源’等一系列专项行动,还创新设立了‘生态警务联勤工作站’‘检察官工作室’‘自然保护地共享法庭’‘天目山古树名木司法保护基地’,形成了具有天目山特色的‘生态警务、派驻执法、司法协作’新机制。”天目山保护区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此外,我们持续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建成生态定位站、疫源疫病监测站等综合监测体系。

古柳杉群科普。新华网发 杨洁摄

生物多样性的知识普及和公众参与是提升保护水平的重要一环。为了推动儿童、青少年在自然教育领域的知识普及,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打造科普宣教阵地,通过森林课堂、野外探索、自然艺术等体验式教育模式,宣传科普知识。据了解,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年均接待中小学生2.5万人次,获“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等荣誉。

天目山仙人顶。新华网发 刘柏良摄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非“选择题”,而是“共生题”。

临安区依托天目山的生态资源,推动“名山富民”,探索出一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特色路径。据了解,2024年,天目山镇生态旅游169万人次,收入1.81亿元,竹笋、山核桃、茶叶、小香薯等农林产品生产加工收入2.35亿,生态酒店、露营基地、文创产品等生态服务业收入1.85亿。

天目山宝产品。新华网发 杭州市临安区委宣传部供图

“近年来,天目山生态环境好了,来玩的游客变多了,山民们销售农产品的收入高了,乱砍滥伐的现象就少了,环境就更好了,这形成了良性循环。我觉得这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最好的诠释。”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科科长赵明水说。

20年来,天目山保护区的野生动物已从4716种增加至7173种,高等植物从2160种增加至2668种,分别增长了52%和23.5%。“未来,天目山将继续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持续转化,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更多‘天目山经验’。”杭州市临安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唐锋表示。(张灵 杨洁)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