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旅游频道>>旅游>>正文
山以石鼓祠与介子推而闻名
天涯山石鼓
2021年04月09日 10时13分   山西晚报

在晋北原平,有一座山叫天涯山,此山以峭拔险峻、呈牙齿状一般的山顶称奇,更以石鼓祠与介子推而闻名。

小时候,常听大人们指着天涯山讲有关石鼓祠和介子推(本地方言读锤)的传说故事。源远流长的石鼓祠里面供奉着春秋战国时的名人介子推,每年清明节期间,这里总要举办庙会。

从天涯山顶俯瞰,滹沱河两岸的油篓山、莲花山、石鼓石尽收眼底。莲花山南面是马鞍山,在其东端接近地面处有一细长石臂从北面沟底伸出,托起的一块巨石凌空架于山腰,近看似一面鼓,原平当地人自古称其为“风吹石鼓”,石鼓祠也由此而得名。古往今来,“风吹石鼓”引来许多文人墨客的吟诵,元朝忻州籍诗人元好问所写“唤起山灵槌石鼓,汉女湘妃出歌舞”诗句尤其形象生动。

石鼓石东面的石鼓祠,是为祭祀介子推而修建的。春秋时期,晋国发生“骊姬之乱”,晋文公重耳外出避难19年,家臣介子推随从始终。其间,介子推因“割股啖君”与隐居绵山躲避封赏而名闻天下。晋文公把绵山封为“介山”以作介子推的封地,又用绵山上的树做成木屐时常穿于脚下,以此感念介子推之忠心,“足下”由此就成了对人的尊称。

以上史实皆源于《左传》和《史记》,至于晋文公放火烧山逼介子推出山,介子推背负老母被烧死在柳树旁之说,皆源于庄子的散文和屈原的诗歌,那是文学作品,而非历史,可能当时就有了类似的民间传说,寒食节和清明节这两个祭祀先人的习俗也源于这个传说。

根据民间传说,介子推被烧死于绵山,而原平怎么会有祭祀介子推的祠堂呢?

原来在元代时,同川中山村有个富户叫张显,河东一带的很多田地属其所有。他的三夫人延氏娘家在介休,在娘家时,延氏每年清明节都要上绵山赶庙会,祭祀介子推。因原平与介休距离遥远,每年回一趟娘家鞍马劳顿,很不方便。张显为满足三夫人的心愿,出资在天涯山脚下建起了石鼓祠,延氏从此可以就近祭祀介子推。

现在的张家庄村、东下庄村(原来属一个村子)古时候曾经是张家的地庄。而石鼓祠从古至今,一直属张家庄村(后分为两村)的领地,现在仍属这两村共同管理。所以,张显建祠的说法是有一定依据的。

当然,有文字记载石鼓祠清明庙会起始于金代天会五年(公元1127年),即北宋钦宗靖康二年,与张显建祠的时间明显不一致。关于石鼓祠是建于元代还是金代,姑且存疑。而介子推和石鼓祠,从此赋予天涯山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却是不争的事实。

另外,天涯山名称的演变也有一段历史渊源。

原来,天涯山很早时候叫天牙山,因山高近天,山顶群峰并列、状若牙齿故而得名。后来改叫天涯山,与原平当地的“八景”有关。

大约在宋末元初时期,原平“八景”之说开始流传。当时原平叫崞县,当地文人墨客定“八景”时,把天牙山和五峰山联系起来命名。天牙山与五峰山都在滹沱河东岸,天牙山在南,五峰山在北。天牙山的景叫“天涯石鼓”,五峰山的景叫“地角枕流”。明朝编纂的《山西通志》记曰:“天牙为天涯,五峰为地角”。两景一南一北,一天一地,遥相呼应。日久,天牙山改叫天涯山了。从中,显现出原平先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弓子正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