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旅游频道>>旅游>>正文
宁化古城游记
2020年09月23日 11时37分   文化旅游周刊

□王 晟

 

宁化古城位于山西省宁武县城西南的化北屯乡宁化村,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现存文物古迹十分丰富,除了隋代“汾阳宫”宫城遗址外,还有宋、明、清三代修筑的城池建筑旧址,明清砖砌城墙遗存及关帝庙等古建筑。前些日子,我和家人去了一趟宁化古城,得以一睹其魅力无穷的艺术风采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宁化古城依山而建,由东向西倾斜,西城紧邻汾河,古城周长约2.5千米,城墙高10.33米,现存大部分完整。目前,古城中保存有两座古代瓮城,一北一南,平面布局呈正方形,置有二进重门,是明代在宋旧址上修复加筑而成的。

“大业二年(606年)七月,(炀帝)自江都还洛阳 ,敕于汾州西北四十里临汾水起汾阳宫,即管涔山河源所出之处。当盛暑日,临河盥漱,即凉风凛然如八九月。”此处提到的“汾阳宫”具体位置在今宁武县宁化村南,与隋朝时期的宁化位置非常接近,且清《宁武府志》中也记载有“宁化城,因隋汾阳宫城之旧城廓而筑之”,故如今学界普遍将宁化的建城史追溯到了隋开皇年间。唐代以后,宁化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开始由宫城向军事防御性城堡发展,朝廷经常派重兵驻守于此。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置宁化县,并在隋城池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建。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置宁化州,辖境相当于今山西省宁武县及静乐县北部、原平市西部地区。元太祖十六年(1221年),并入管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设宁化巡检司,期间将旧城六里二百七十步南边关厢裁去,于城东山坡上随地形筑城二里一百九十七步。

从景区入口处沿着光滑的青石板路一直往前走,就到了古城的商业特色街。街道两旁的特色小店全部是木质结构传统建筑,再现了古代社会的日常风貌和民俗风情。店铺里陈列着各种各样的土特产、美味小吃、工艺品,有些甚至还开成了客栈,让游客可以尽情地欣赏宁化古城的壮美风光,感受宁化百姓的淳朴乡情,体味宁化历史的千年沉淀。

拐到商业街旁侧的小路上,路边三三两两地坐着几位当地村民,他们一边闲聊晒太阳,一边笑眯眯地打量着往来的游客。我们走进一户人家,院子里打扫得干净整洁,房屋也修缮得焕然一新,主人家热情地介绍着古城修复后他们生活的改变,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走出村民的小院,继续往前就到了关帝庙。关帝庙坐北面南,一进院落,中轴线保留有正殿、山门,正殿主体为元代结构,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三顶。庙内有一尊关公塑像,高大雄伟,栩栩如生,让人脑海里不禁会浮现出《三国演义》里“温酒斩华雄”、勇猛忠义的关云长形象。关帝庙的存在,代表的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它谱出了一曲歌咏关羽令人感慨万千的人生壮歌,也让关羽成为历朝历代集忠、信、义、勇于一身的道德楷模,既让人们敬仰,更值得人们学习。

离开关帝庙,也意味着我们这趟旅程快要到达终点了。顺着旁边的石阶下去,可以看到两座饱经沧桑的烽火台连接着一座吊桥。我伸手抚摸着烽燧上的砖石,想象着千百年前的这里,又是怎样一番金戈铁骑、胡马嘶鸣的场面;我俯身轻嗅砖石的味道,试图寻找时光在这里遗留的气味,历史在这里演绎的痕迹……摇摇晃晃的吊桥下,清澈的汾河水缓缓向南而去,让沉寂的古城因此多了一丝灵动,一丝鲜活。这座吊桥仿佛是一条穿越千年的时空隧道,连接着古城的过往与现在,承载着古城的前世与今生。走过吊桥,站在烽火台下,回身望着远处蜿蜒起伏的长城,我的内心满是眷恋与不舍:历史虽已成为过去,但我们将永远铭记;未来虽遥不可及,但我们会共同努力,让宁化这座千年古城的前世今生始终焕发无穷魅力。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