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旅游频道>>旅游>>正文
金庸笔下的忻州名胜
2019年02月18日 10时16分   忻州在线·忻州日报

□郭剑峰

金庸当年写小说,初衷只是为了扩大他所办《明报》的销路。每天写千把字,发在《明报》的副刊上。每日一续,向无间断。除了写小说,金庸每周还写评论,就天下大事发表自己的见解。一手写小说,一手写评论,这就抓住了两大读者群——香港市井小民,关心的是柴米油盐。每天看一段武侠小说,也算一种生活中的调剂。知识分子、高级白领关心国家大事,通过查先生的评论可以迅速了解全球风云,《明报》也就成了他们每天必不可少的读物。

有一个有趣的细节是,经常看报的人都知道,报纸上的评论文章一般都排楷体,而查先生的社论、评论却都排宋体。所以,当年香港读者看《明报》,有时社论、评论不署名,只要一看是宋体,都明白这文章出自查先生之手。

金庸的第一部作品《书剑恩仇录》从1955年连载于香港的《新晚报》。《明报》1959年创刊,创刊不久,开始连载《神雕侠侣》。到1972年最后一部《鹿鼎记》连载完,17年间,14部金庸作品“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横空出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香港四大才子之一、曾为《天龙八部》代笔“天山童姥”部分章节的倪匡语)。

金庸作品先在报纸上连载,尔后结集出版,又用20多年时间进行了三次比较大的修订。但不管后来如何增删、订正,小说整体结构并无大的变化。这就不能不佩服金庸的天纵之才——如“射雕”三部曲、《天龙八部》《鹿鼎记》等鸿篇巨制,据金庸自己讲,动笔的时候并无一个完整、清晰的架构。几十万、上百万字的一部小说几年下来连载完毕,回头再看,整体结构却浑然天成。金庸写小说的环境跟别的作家还有很大不同,他没有相对完整的时间构思、布局,每天除了办报,还要“文人论政”,每日一续的小说仿佛“填空”——报纸留给小说的版面是固定的。在中外文学史上,以如此节奏写小说而取得这般成就者,鲜有其例。

任何小说,都有其故事发生的地域、时代背景。《笑傲江湖》《侠客行》《连城诀》《白马啸西风》没有明确的年代背景,但金庸曾说过:“没有时代背景的故事恰恰证明该故事可以发生在任何年代。”《天龙八部》和《鹿鼎记》,是金庸作品中规模最为宏大、且最为读者津津乐道者。在这两部巨著中,忻州的两处名胜雁门关和五台山,成为小说中重要关目的地域背景。

《天龙八部》中,主人公之一的乔峰,一生命运与雁门关紧紧相连,可以说始于雁门关、终于雁门关。“带头大哥”、少林方丈玄慈等天下群豪中慕容博之计,在雁门关下伏击契丹英雄、乔峰的父亲萧远山,此时,乔峰尚是襁褓中的婴儿。在小说的第16回《昔时因》中,金庸这样描述:

赵钱孙忽道:“雁门关外乱石谷前的大战,智光和尚也是有份的,你来说吧。”

智光听到“雁门关外乱石谷前”这八个字,脸上忽地闪过了一片奇异的神情,似乎又兴奋,又恐惧,又是惨不忍睹,最后则是一片慈悲和怜悯,叹道:“杀孽太重,杀孽太重!此事言之有愧。众位施主,乱石谷大战已是三十年前之事,何以今日重提?”雁门关血战是《天龙八部》整个故事的一条主线,也是乔峰悲剧命运的源起。得知自己的身世后,乔峰到雁门关寻找当年的遗迹。在小说的第二十回《悄立雁门,绝壁无余字》中,金庸是这样写的:

雁门关在代州之北三十里的雁门险道。乔峰昔年行侠江湖,也曾到过,只是当时身有要事,匆匆一过,未曾留心。他到代州时已是午初,在城中饱餐一顿,喝了十来碗酒,便出城向北。

他脚程迅捷,这三十里地,行不到半个时辰。上得山来,但见东西山岩峭拔,中路盘旋崎岖,果然是个绝险的所在,心道:“雁儿南游北归,难以飞越高峰,皆从两峰之间穿过,是以称为雁门。今日我从南来,倘若石壁上的字迹表明我确是契丹人,那么乔某这一次出雁门关后,永为塞北之人,不再进关来了。倒不如雁儿一年一度南来北往,自由自在。”想到此处,不由得心中一酸。

雁门关是大宋北边重镇,山西四十余关,以雁门最为雄固,一出关外数十里,便是辽国之地,是以关下有重兵驻守。乔峰心想若从关门中过,不免受守关官兵盘查,当下从关西的高岭绕道而行。

来到绝岭,放眼四顾,但见繁峙、五台东耸,宁武诸山西带,正阳、石鼓挺于南,其北则为朔州、马邑,长坡峻阪,茫然无际,寒林漠漠,景象萧索。乔峰想起当年过雁门关时,曾听同伴言道,战国时赵国大将李牧、汉朝大将郅都,都曾在雁门驻守,抗御匈奴入侵。倘若自己真是匈奴、契丹后裔,那么千余年来侵犯中国的,都是自己的祖宗了。

金庸从未到过山西。雁门关周遭的地形环境,应当是从书籍或地图中了解到的。所以,才有“放眼四顾,但见繁峙、五台东耸,宁武诸山西带”之语。我们知道,五台山在繁峙境内为东北——西南走向,东到阜平,西至代县。金庸写乔峰雁门关顶“放眼四顾”,可能看得见“五台东耸”——五台山五个台顶,有四个正在繁峙境内。但要说看见“繁峙”东耸,这就是金庸想当然尔——繁峙只是地名,想来金庸是看到繁峙之峙,便推断繁峙也是一座山了。其实,繁峙境内除了五台山,还有属于恒山余脉的泰戏山,还有与五台山遥遥相对、东北到雁北浑源、西至代县的恒山山脉。他要写“但见恒山、五台东耸”就更合乎事实了。只是,查先生已归道山,不会再有订正的机会了。

《天龙八部》第五十回大结局《教单于折箭,六军辟易,奋英雄怒》,又一次把场景放在雁门关。书中这样写道:

雁门关两侧双峰夹峙,高耸入云。这关所以名为“雁门”,意思说鸿雁南飞之时,也须从双峰之间通过,以喻地势之险。群豪中虽不乏轻功高强之士,尽可翻山越岭逃走,但其余人众难逾天险,不免要被辽军聚歼于关下了。

在金庸的所有小说中,还没有哪一处地域背景与主人公的命运、全书整体情节的走向如雁门关之于乔峰一样重要。虽然明知道《天龙八部》是虚构的小说,但笔者一到雁门关,心下总是有一种异样的感觉——相信天下“金迷”也莫不如是。

在《鹿鼎记》中,有顺治出家五台山,“小玄子”少年康熙密派“小桂子”韦小宝替他上山寻父的情节。顺治出家,见诸稗官野史和民间传说,正史中向无记载,金庸写小说,当然可以采用。书中第十七回《法门猛叩无方便疑网重开有譬如》中有以下描写:

不一日来到直晋两省交界。自直隶省阜平县往西,过长城岭,便到龙家关。那龙家关是五台山的东门,石径崎岖,峰峦峻峭,入五台山后第一座寺院是涌泉寺。

韦小宝问起清凉寺的所在,却原来五台山极大,清凉寺在南台顶与中台顶之间,自涌泉寺前去,路程着实不近。

一入五台山,行不数里便是一座寺庙,过涌泉寺后,经台麓寺、石佛寺、普济寺、古佛寺、金刚库、白云寺、金灯寺而至灵境寺。当晚在灵境寺借宿一宵,次晨折回向北,到金阁寺后向西数里,便是清凉寺了。

书中写顺治看破红尘在五台山清凉寺出家,法号行痴。韦小宝为见到“老皇爷”大闹五台山,情节一步步发展扣人心弦。金庸后来说写《鹿鼎记》时,手头只有一张好不容易得来的故宫游览地图。仅凭一张导游图,就把韦爵爷在宫中的活动写得活灵活现。什么上书房、乾清宫、坤宁宫……令人疑心若非身临其境,绝不会写得如此纤毫毕现。金庸写韦小宝从阜平上五台山寻清凉寺,估计也是看了一张地图——金庸小说一大特点就是“统篇虚构,细节真实”,读上面这段文字,实在疑心他老先生真的上过五台山。

韦小宝与双儿结伴从京城到五台山,过长城岭后应该是到了五台山的东门——龙泉关而非龙家关。书中说“一入五台山,行不数里便是一座寺庙”,在古佛寺和白云寺之间,提到了“金刚库”——五台山有金岗库,是为景区的南大门,还是当年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所在地。查先生没有上过五台山,估计是“按图索骥”把“金岗库”这个地名误为一座寺院“金刚库”了。

山西的名胜,在金庸作品中出现的还有《笑傲江湖》的恒山,令狐冲就被哑婆婆绑在了悬空寺中。还有风陵渡——郭襄与杨过邂逅的地方。所谓“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只恨我生君已老,断肠崖前忆古人”。

拜金庸作品所赐,忻州的雁门关和五台山为一代代海内外“金迷”熟知。山西旅游要打“黄河、长城、太行”牌,借金庸笔下的忻州名胜,是不是能做一点文章呢?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